
朗读
杭州市上城区创建国家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实施方案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商请建立首批品牌消费集聚区联系点的函》(商办运函〔2013〕43号)文件要求,我区被列入商务部首批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联系点。为加快推进国家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购物天堂,美食之都”战略和“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大品牌战略为指引,以扩大品牌消费,培育中国品牌为目标,以大湖滨和吴山商圈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抓手,以构建品牌消费四大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完善重点区块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市场环境,逐步健全区域商业品牌体系,构建国内外品牌互促共进的长效发展机制,使之成为国内外制造和服务品牌进驻浙江的示范引领地,以及中国品牌培育示范基地,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不断增强中国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合理发挥政府对集聚区发展的引导作用,提升政府对品牌消费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规划引领、市场监管能力。
(二) 扩大消费与品牌培育相结合。坚持扩大品牌消费与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制造(服务)品牌升级和城市服务能力升级统筹考虑,在大力引进国际著名品牌进驻集聚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加大对中国民族品牌、自主制造品牌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中国品牌的质量水平、文化品位和消费规模。
(三)错位布局与集聚发展相结合。优化和落实集聚区建设相关规划,以促进商业集聚发展为导向,努力促进集聚区具体区块商业地产规划、设计、招商、营运一体化考虑;同时结合集聚区的客流、商流、物流特征,引导各区块建立特色商业品牌发展定位,保障商业投资有效产出,形成各区块商品品牌差异化竞争格局。
(四)务实求进与谋划长远相结合。要立足实际,进一步理顺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的部门协作机制,优化市场环境,降低流通成本,推动成熟的重点商业项目优先加快发展;又要以健全区域商业品牌体系和国内外品牌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为导向,在中高端商业区域超前规划布局和引入一批成长性较好的自主制造(商业)品牌,推动国内外品牌融合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一)品牌经济体系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区力争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0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6件,杭州市著名商标28件;省级以上示范商业街区3条以上,老字号品牌70家以上、引进国内知名品牌500家以上、国际知名品牌100家以上,培育总部型知名工商品牌20家以上、网商品牌10家以上;品牌消费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品牌消费公共营销平台日趋健全。力争到2015年,大湖滨商圈精品工程项目建设90%竣工,绝大多数商铺完成招商并正常营业,杭州时尚经典消费集中地的地位彰显;延安路四个市场商场化改造提升基本完成,杭州大众时尚消费集中地品牌进一步确立;吴山商圈老字号商家规模和经营档次取得新提升,民族品牌(老字号为主)商业培育和杭城特色美食经济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强化。
(三)品牌消费公共推介平台全面推进。每年开展品牌消费促进展示活动40次以上,重点打造12个以上影响力较大的展示活动品牌。实现商家商品品牌展示功能显著提升,每年推动100个以上中国品牌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和网络检索等进行集中宣传;与大型百货卖场建立长期合作,推动中国品牌“名品进名店”成效显著;扶持100家自主品牌开设网店;改造和新建品牌博物馆3家以上,集聚区成为江南地区中国品牌整体形象展示示范引领区。
(四)品牌消费公共保护平台更加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日趋健全,基本形成品牌商家安心、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上城区品牌保护网络服务平台,商务投诉、工商执法、品牌防伪等品牌保护措施综合运用成效明显,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品牌保护局面。
(五)品牌消费公共信息平台有序运行。建立品牌培育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形成线上网络课堂与线下集中辅导培训的中国品牌培育服务机制。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品牌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品牌厂家生产、商家营销和消费者购买等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区域内品牌商家监测预警分析体系日趋完善。
四、实施步骤
(一)2013年(启动阶段)
为上城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启动年,重点完善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集聚区创建工作协调机制,召开创建启动大会,加强宣传,推动两大商圈及望江新城的重点品牌消费促进工作项目化,组织好相关项目申报和落实跟踪服务工作,启动品牌消费四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0%项目任务。区内商家营业总额增长5%以上,社零总额增长达10%。
(二)2014年(推进阶段)
建设任务全面启动,组织好首批项目验收评价和后继项目申报服务工作,重点建设和扶持项目成效开始显现,提升重点推介活动规模和档次,大湖滨商圈和吴山商圈整体品牌形象更加突出,品牌保护和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望江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区内商家营业总额增长5%以上,社零总额增长达12%。
(三)2015年(收尾阶段)
创建任务项目绝大多数进入显效阶段,四大品牌消费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大湖滨商圈和吴山商圈整体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品牌保护和市场环境良好。望江新城商业网点布局初步形成。区内商家营业总额增长5.5%以上,社零总额增长达12.5%,基本完成集聚区创建工作,总结创建经验。
五、主要措施
(一)搭建品牌营销平台
依托特色街建设,大力发展街巷经济,为品牌的集聚和营销搭建良好的公共平台。以四大综合体作为载体,主要围绕湖滨名品街和湖滨银泰的中高端时尚品牌、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的老字号、高银美食一条等街的美食品牌、南山路顶级汽车品牌等商业载体,以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集群化、特色化、差距化的高度,筑巢引凤聚品牌,成为引领品牌消费的集聚区。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挥部、管委会的作用,强化街区的日常管理、创新管理和发展引导。
1.做强做精街巷经济。
(1)湖滨(南山路)特色街区。以商圈品位再提升、主题再明确、业态调整再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为目标,牢牢抓住大湖滨商圈精品工程建设进度,倒排时间表,加快推进延安路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优化“金橱窗”工程,利用好“金橱窗”进行品牌企业的联动宣传、整合推介;加快亮灯工程进度,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深入优化湖滨银泰一期工程国际名品街、异国风味区、东坡路、延安路沿线的品牌结构和商业业态布局;指导、协调、帮助湖滨银泰二期、工联精品服饰城、西大门潮城等大型商业设施的品牌进驻和招商工作。
(2)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把握文化主线,以河坊街、南宋御街、中山南路美食夜市一条街为中心,加强街区品牌结构调整和优化,促成历史文化品牌、餐饮品牌、旅游品牌、夜市品牌、时尚消费品牌有机结合,利用旅游宣传平台加以推介;抓住浙江旅游展示中心等项目的实施节点,建立1个老字号展示中心,结合旅游产品,集中展示老字号品牌历史、文化信息,加大老字号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加大二十三坊巷的培育力度,有机更新业态,突出“市井体验”主题,并制定配套服务政策,增强发展后劲。
(3)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完善《五柳巷业态规划》,充分发挥管委会的作用,加快招商步伐,加强业态指导,主要定位为经营地方特色商品贸易、休闲文化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传统工艺,打造出“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华业态。其中东片—建国南路至河坊街,重点引进中医药文化和文化企业;西片—西湖大道至河坊街,重点引进精品旅舍和适合体验与休闲的“吧馆茶所”,力争到2015年有较好的经济产出。
2.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各街道尽快制定符合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深入业态调整,提炼街巷品牌主题,结合风情街区打造工程,形成“一街一品牌”的现代商贸业布局。加快打造湖边村国际时尚风情街区、五柳巷历史文化风情街区、二十三坊老城记忆风情街区、劳动路艺术国粹风情街区等街巷品牌。
3.加大新型业态扶持力度。集中发展连锁品牌、专卖店、折扣店品牌等新型业态,破解中国品牌进店难、单品影响力弱等难题,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命名一批区级品牌百强企业,加以表彰,以兹鼓励。
(二)提升品牌集聚环境
1.提升湖滨商圈品牌档次。指导湖滨银泰、工联精品服饰城西大门潮城等商业设施的品牌招商工作。湖滨银泰以打造国内顶级品牌、国际高端副牌的品牌聚集地为目标;工联精品服饰城以聚集国内知名服饰、箱包、饰品、童装等品牌为目标,配套引进餐饮、物流、电子商务等商业业态;西大门潮城以欧美、日韩及国内“潮”牌服装配饰为主体经营,结合电子商务、时装走秀、服装展示发布及互动,相关部门要做好跟踪指导和服务;加快湖滨银泰三期、四期工程建设进度,以大型综合商业设施为龙头,提升国内一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入驻率,带动整个湖滨商圈的品牌档次提升,扩大品牌零售范围在全市及全省的辐射面。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