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杭州市上城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0日
(此件可公开发布)
杭州市上城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7—202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加快推动我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完善特教机制,推进融合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基本目标,积极改革创新,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健全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使每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
二、重点任务
(一)继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重点完善特殊儿童学前三年办学布局,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卫星班”工作,建立普特学校“卫星班”联合工作机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教育阶段残疾人入学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园率持续增长。
(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努力营造融合教育氛围,进一步制定并落实融合教育各项政策,健全融合教育机制,进一步落实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强化资源中心职能,加强专业指导,提高融合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教育、残联、卫计、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区级多部门,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合作的特殊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购买医疗康复服务制度。
(四)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特殊教育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深入开展“医教结合”,建立上城区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五)强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足专职的资源教师,加大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继续推进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卫星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三、主要措施
(一)构建“校、班、点”纵向融合教育网络,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
1.打造纵向融合教育网络。以学校、康复中心、卫星班、社区康复点为基点,加强教育、残联、民政、街道和卫计等部门合作,让各类特殊教育服务和康复服务进学校、进卫星班、进社区康复点,进一步满足各类残疾人群的需求。
2.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工作。2020年前特殊学校共附设3个特殊教育卫星班。建立卫星班学生鉴定、评估、入学,普特学校共同管理的有效机制,对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学生实行双学籍管理,有效推动融合教育。
3.推进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合理布局,配足资源教室,提供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整合普通学校、特殊学校课程,适度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教师团队、资源教室等资源,使随班就读学生融入学校生活,得到全面发展。
4.开展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建立特殊教育幼儿园,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资源教室布点工作,2020年年底前能基本覆盖全区。对0-6岁残疾儿童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等康复服务,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需求。形成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为主体,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幼儿园为骨干的学前特殊教育新格局。到2020年,建立1所由残联与教育部门合办的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
5.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残疾学生提供适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支持校企合作,拓宽残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渠道,提升职业高中残疾学生的就业率,提升残疾学生生活质量。
6.完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每周提供1次以上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实行双学籍管理。
7.尝试超常儿童教育工作模式。学习国内外超常儿童教育的优秀经验,在区内尝试开展超常儿童教育,初步建立相关教育工作模式。
(二)构建医教结合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服务能力。
1.建立医教结合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以政府为主导,卫计、残联、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初步建立残疾儿童发现、诊断、教育、康复、转衔一体化管理等通报系统,对残疾儿童、学生实施自发现开始的跟踪医教结合服务,推动“一人一案”落实。
2.积极开展医教结合研究。加强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属地社区和学生家庭联动,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计划,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逐步形成3—18岁多障碍类别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3.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由学校(含幼儿园)向卫生部门及医院购买评估、康复等服务,为特殊孩子提供相关保障。
(三)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1.开展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布点工作。依托上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规范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按照街道地域布局,以上城区6个街道为基点,继续开展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布点工作。2020年年底前,建成资源教室20个,每个街道不少于2个。
2.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不同残疾类别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育评估,明确个体发展目标,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集体、小组、走班、个别辅导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3.开展特奥融合教育学校建设工作。2020年年底前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建设至少5所特奥融合教育学校、幼儿园,开展各类融合活动,进一步营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