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慈溪市"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8日
慈溪市"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十三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深化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窗口期、人口格局制约发展凸显期、生态环境改善共识期、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期。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对"十三五"时期我市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成效
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新型工业化增势强劲。"十二五"期间,"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1.1%提高到37.6%。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全球首条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线落户投产,海尔(慈溪)家电产业园入驻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首批专业园。周巷镇北现代工业集群区和观海卫智能家电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市场、大平台、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形成以CBD为中心,城北、城东、城西品形而立的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麦德龙、银泰城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入驻,"月光经济"、"拇指经济"兴起。商品市场物流园区、e点电子商务园、鸣鹤风景区、上林湖青瓷文化产业园四大服务业平台建设初有成效。周巷新城南部综合广场、观海卫新城综合体、慈东龙湖商业综合体等商业综合体和区域性现代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特色显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主平台,通过全面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基本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蜂)5大主导产业和出口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5大规模超2亿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建有省级园区10个,宁波市级园区25个,慈溪市级园区10个;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农业综合区、新型业态农业先行区和低碳农业实验区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占地10万余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已引进泰国正大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15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产业投入9亿元,形成农作物生产能力5.6万亩。
2.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市域城市化率达到68%,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一心四片"市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稳步推进。文化商务区开发建设、三北大街西延综合改造、城南改造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建设成型、新城河综合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改造道路45.68公里,道路网密度达3.75公里/平方公里,铺设供水管线100余公里,供水能力(设计)达48.5万吨/天,铺设排水管网35.85公里,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和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明显。中心镇迈向特色型小城市。周巷中心镇、观海卫卫星城市、龙山中心镇全面启动"镇改城"行动,分别被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宁波市卫星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市域交通网络优化提升。路网主骨架初具规模,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胜陆公路一期工程、长邱线改建工程(慈溪段)、329国道复线北连接线工程(龙山段)、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工程等竣工投用,等级公路总里程增加96.94公里。客运南站、4个货运枢纽站建成投用,客运中心站工程主体建设。新建(改造)停车场11个。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4条,新投入营运车辆186辆。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慈东工业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已完工,建成或扩容一批220KV、110KV变电所,500千伏余慈输变电工程、慈溪杭州湾近海二号风电场项目进入前期研究阶段,建成慈东天然气门站,完成中高压管线铺设180公里。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灵峰浦拓疏工程、大塘江入口段整治工程等河道疏浚项目和郑徐水库工程、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等围涂造地项目。以"三横十一纵"河网建设工程为核心,累计建成骨干河网260余公里,河网调蓄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智慧慈溪"项目顺利推进,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基本完工,数字卫生、数字交通、智慧城管等应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81890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更加完善。
3.民生改善扎实有效
医疗服务设施更加健全。慈溪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工程、慈林医院及保健中心、龙山医院迁建工程完工投用,华阳口腔医院新建工程、明光眼科医院新建工程等民营医院顺利推进。基础教育覆盖范围更广。慈溪中学迁建工程、龙山中学迁建工程、慈中书院新建工程、碧海学校扩建工程等项目基本建成。住房保障工程持续推进。深入推进保障性住房"阳光工程"建设,梅林、坎东、新潮塘板块保障房工程竣工,完成保障性住房5249套,竣工建筑面积38.55万平方米,西门新村等城镇危旧房改造工作启动。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性养老项目全面铺开,完成全市敬老院综合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近2亿元,新增床位280张。乐城"恭和苑"等民营养老项目完工投用,掌起阳光养老中心建成开业。文体设施更加丰富。在原慈溪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基础上,建成市公共文化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市文化馆"四百"文化惠民工程获得肯定,市体育馆工程完工投用。全市体育场馆维修改造,陆续向社会开放。
4.环境保护初显成效
中心城区引水环通工程完工。市域集污管网全面铺设和延伸,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建成投产,日处置污泥200吨。疏通、修复污水网管573公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7%,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8%。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一枝独秀。根据《慈溪市"十二五"投资规划》,"十二五"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实际完成2640亿元,其中市级1502亿元,杭州湾新区1138亿元,投资总量由2011年的不足300亿元(296.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19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市级也由2011年的196.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88.6亿元,四年基本翻番。
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 全大市 | 市级 | 杭州湾新区 |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
2011年 | 296.6 | 30.9% | 196.3 | 2.3% | 100.3 | 103.4% |
2012年 | 443.3 | 49.5% | 272.8 | 39.8% | 170.5 | 68.0% |
2013年 | 545.0 | 22.9% | 311.4 | 41.5% | 233.6 | 37.0% |
2014年 | 636.1 | 16.7% | 334.1 | 7.3% | 302.0 | 29.3% |
2015年 | 719.0 | 13.0% | 388.6 | 16.3% | 330.3 | 9.4% |
合计总量 | 2639.9 | 1501.9 | 1137.9 |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全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率维持高位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投资效率有所降低,传统低效产业边际产出递减、新兴产业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二是投资结构有待调整,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房地产的拉动,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不具备可持续性。三是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力度不足,政府财政压力有所上升,水资源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对外快速交通瓶颈尚未全部解决。征迁工作难度加大,"项目等指标""指标等项目"矛盾并存,大项目、好项目难以及时落地。四是带动型强的特大产业项目不多。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偏少,对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强。在经济新常态下,"十三五"时期投资增长由中高速变为"中低速"已成定局。按照"十三五"时期完成2500亿元的目标(市级),每年平均增长8%以上。从目前投资数据看,存量项目投资基本已释放完毕,投资增长需要依靠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支撑。
(二)"十三五"新形势与新要求
1.宏观环境面临新形势,要求以创新驱动投资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仍面临复苏态势分化、地区动荡等风险。通过"再工业化"和"页岩气革命",美国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经济将持续加快复苏。欧洲实施了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但经济复苏力度依然疲软,日本经济仍在较低水平徘徊。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新兴市场面临人口红利拐点经济步入中速增长"新常态",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明显。近年来,在连续实施的扩大有效投资攻坚活动的推动下,慈溪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有力,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一枝独秀。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稳中放缓,出口形势暂不明朗,三大动力存在明显不均衡,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需求拉动。
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全面实施,慈溪市必须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一是传统制造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二是传统工业制造向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中高端制造转变,三是传统经营思维经营理念向"互联网+"产业转变,四是传统要素集聚向创新人才要素集聚转变。
2.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倒逼深化供给侧改革
"跑马圈地"粗放式经济增长时代结束,环境约束日益增强,资源要素紧张状况日益凸显,产业间与地理间转移的利润空间降低,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发生变化。科技创新与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人口格局制约发展效应凸显,劳务短缺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加大;土地财政的时代难以为继,政府性资金投入日益缩紧;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低效用地有待整合提升。目前我市产业发展尚未达到技术边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复杂程度较高、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孕育着新优势;我市相对充裕的民间资金也有待激活,实现有效利用。
"十三五"时期,是慈溪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市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理念思路转型,明确政策导向,加快行政体制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服务协调与处置能力。深挖存量,用好增量,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整合优化。将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与企业效率优化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在低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同时,积极引导资本回归。城市化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相结合,释放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3.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酝酿城市建设大格局
党的十八大对城镇化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我市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人口结构老龄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有所凸显。"十三五"期间是慈溪市深化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城乡总体协调向城乡全面融合跨越、加快融入宁波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将围绕慈溪市"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和美丽乡村"的新型城镇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在强化中心城区与中心镇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区、各类功能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
4.开放合作局面不断深化,区域联动迎来新机遇
长三角城市群进入一体化发展新时代,将建设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和开放合作门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宁波具有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借助这一优势,宁波将全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和都市经济,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发挥港口优势带来新契机,进一步促进浙江与中西部地区交流合作。
"十三五"期间,慈溪要发挥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区域经济的高度,加强系统谋划与科学论证,依托上海、杭州、宁波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实现区域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融合交汇,主动承接沪杭甬产业辐射,实现优势互补。适时启动慈溪至宁波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融入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加强内联外合,切实发挥大桥经济圈效益,加快形成高铁经济圈,开拓区域联动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六化协同"和打造"名城名都"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以及我市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的目标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速、增效、放开",培育新兴供给,促进民间投资,搭建产业平台,以重大平台、特色小镇为战略实施载体,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五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投资体制管理,推动投融资体系创新,为我市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生态乐居之城、信用法治之城,率先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速度增长与质量效益有机结合。把投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积极谋划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重大建设项目,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把扩大投资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有效增加就业与消费的投资项目建设。力争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同步提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整体规划与有序推进并举。充分做好规划论证和规划衔接,突出规划的先导性和统领性,统筹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做好一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规划,加强项目储备,做到重大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保持重大项目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深化改革创新,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确立市场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转变政府职能,用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同时,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带动示范效应,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投资领域,推动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
坚持招商引资与存量升级并重。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促进龙头企业扎根发育。深挖存量潜力,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将投资引导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来,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全市谋划推进重大建设项目160个左右,力争完成投资1600亿元,带动市级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注:杭州湾新区"十三五"投资目标为1800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商品市场物流园区等平台建设,重力打造一批特色众创空间和特色小镇。深化供给侧改革,在文化、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重点突破。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对外交通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对外快速交通条件根本性改观。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网络,到2020年市域内部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85公里以上,密度达到12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强化电力保障,到2020年全市最大网供负荷达到250万千瓦左右。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5万吨/天,总供水能力达到63.5万吨/天。完善江堤、海塘加固和排涝工程,继续实施围涂工程。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市品质六大提升工程"建设为载体,走融合发展、组团发展、集聚发展和品质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5%,"一中心、四片区"市域空间结构更趋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强化生态环保建设,打造宜居家园。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为载体,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乡发展的全过程与全方面,着力构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节能低碳的人居环境。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
提升发展公共服务,建设文化强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优化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加大教育、医疗、体育、公共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8%,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张。实施文化强市建设六大工程,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53平方米。
三、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十三五"期间,全市安排重大项目共160个,项目总投资2526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1601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126个,项目总投资2188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1407亿元;预备类项目34个,项目总投资338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194亿元。具体详见表3—1。
表3—1 "十三五"重大项目推进时序汇总
项目分类 | 项目数量(个) | 总投资 (亿元) | "十三五"计划投资(亿元) |
实施类 | 126 | 2188.0 | 1406.5 |
预备类 | 34 | 338.0 | 194.2 |
合计 | 160 | 2526.0 | 1600.7 |
(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现代工业中高端发展。以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为目标,推动"四新"经济、互联网工业发展,全面推进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家、名牌等"四换三名工程",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构建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生态圈。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园区化进程,到"十三五"期末,规模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入园比例力争达到85%以上。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竞争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高新技术引领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产业。加快慈溪高新区、海尔产业园、中捷(宁波)国际产业合作园、观海卫工业集聚区、周巷镇北工业集聚区的建设与招商进度,积极谋划推进慈溪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力争"十三五"完成工业投资800亿元。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慈溪政策 > 慈溪市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ixishizhengfubangongshi/20181119/1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