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淳安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县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20年2月8日
淳安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快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协同发展,按照《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9〕6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主线,围绕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打造淳安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一)产业为先。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理念,强化主导产业支撑,依托小镇经济、百源经济、品牌经济等平台,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民宿民居、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文化创意、特色小吃等特色产业村,做实产业“里子”,展现美丽“面子”。
(二)效益为要。注重资金绩效,根据“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建设思路,在广覆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打造。按照沿湖沿线村、特色产业明显村先行示范的原则,梯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极具示范引领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彰显特色。坚持因村施策,特质发展。突出“一村一韵”,充分发掘乡村特质,延续乡村历史文脉,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打造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鼓励艺术下乡,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手工技艺、传统节庆等传承农耕文明和乡愁文化,彰显别样精彩的淳安新时代美丽乡村。
(四)合力推进。坚持“政府主导、村级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统筹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合力推进。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经营美丽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推进农村人口柔性转移。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吸引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按照“广覆盖、抓示范、讲绩效、补短板”原则,在巩固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通过三年分三批,以每年行政村总数25%梯次推进,分市级精品村、县级重点村和一般村3个类别实施,到2022年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争当诗画浙江“大花园”先行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四、重点任务
对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认定办法(试行)》的要求,在全面统筹推进的基础上,立足我县实际,重点实施以下工作任务。
(一)塑造乡村花园新风貌。
1.青山更秀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深化全域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彩化美化,让青山更秀丽。按照全域国土绿化修复要求,对宜林荒山荒地、退耕地、边角破碎地等实施快速绿化,三年造林绿化面积力争达1.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83%以上。推行林木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采伐迹地更新率达70%以上。森林抚育3万亩,大径材培育3万亩。按照“春花、夏荫、秋色、冬景”要求,以千黄高速、05省道淳安段和淳杨线、千汾线等主干道路两侧山体为重点,实施世行贷款林业工程项目,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沿湖沿线森林景观带。
2.河道更洁净。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促进建设提标、管理提效、创新提质,让农村河道更洁净,全县84条河道Ⅰ类水体达75%以上。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每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20个、沿湖无动力终端实施动力改造100个、临湖终端尾水回用改造100个,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维、农户参与的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实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固重点堤防和河道清淤疏浚,提升河道防洪抗旱能力和生态水平。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杜绝违规占用水域、倾倒垃圾等现象,实现84条河道美丽河湖创建全覆盖。加强与安徽上游交流互动,完善区域联动执法,提升入境水体水质。开展武强溪、云源港等跨县域河道流域联动管理,建立上下游交流共建机制,推动联防联治。
3.村庄更精致。通过空间梳理、节点景观提升、产业融入等措施,统筹推进村庄建设,打造美丽富裕的精致村庄。坚持“淳派民居”理念,严控农村房屋形态、用材和色彩,健全农房设计及建设管理机制,深化全域农房带方案审批、农村建筑工匠培育,推动农房与村庄风貌协调融合。强化农民建房设计图纸免费修改服务、室内装修指导、最美农居评选等工作,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农房风貌示范村。按照重点部位“上改下”、一般区域并杆移位和村庄内部套管的方式,开展农村电网改造、杆线整治,美化序化农村杆线。开展“一村万树”示范创建,三年建设森林村庄示范村11个、推进村60个。加强农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开展睦剧、竹编、麻绣、汾口草龙、里商花灯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加大对乡村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培养培育,鼓励文化和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乡村独特文化,打造文化景观,开发文旅产品等。
4.庭院更靓丽。深化美丽庭院建设行动,通过庭院美、厅堂美和家风美“三美”联创,每年评定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村20个以上,让农村的庭院更有品味、更多特色、更加靓丽。广泛开展以庭院清洁、垃圾分类、美化点缀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庭院创建,将文化创意、乡风习俗、美丽经济融入到美丽庭院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农民乐见的美丽庭院。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推动美丽庭院向温馨厅堂深化,实现农房厅堂、厨房等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地面、家具干净卫生,让农居温馨有序。注重家风民风营造,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贤文化、传统美德等融入美丽庭院创建,推进美丽庭院与和谐家风相融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乡风文明。
(二)构建乡村产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