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正文

市长在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2021-06-03 嵊州市 收藏
朗读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市长   盛秋平

2008428

(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刚才,有关部门和开发区、五大集镇、三江街道汇报了一季度工作,发改局和国土局负责人分别就一季度重点工程、供地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闾市长又结合分管线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等会,郭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谈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谈三点看法: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快。从大家汇报的情况和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稳健,势头良好。从经济指标来看,有六项指标增幅居绍兴市第一位,两项指标增幅居第二位,其中GDP增长13.2%,增长速度近年来首次列全绍兴市第一位,高于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这是历年来少有的;从块状产业和规模企业来看,发展较快,三大集群产业增幅都在15%以上,特别是电器厨具行业同比增长达75.3%;亿元企业产值增幅超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增幅13.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开、快走”的良好态势。

(二)矛盾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横向差距仍然较大。虽然一季度我市有五项指标增幅位居绍兴市第一,但从绝对值来看,排名都在三位以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位居第二,但与第一位的上虞相比,不但基数远远落后,增幅也低近十个百分点,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二是技改投入增幅不快。1-3月份,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实际完成工业性投资同比下降0.54%,其中工业功能区同比下降1.76%,有的功能区降幅甚至达到61.95%。投入较少,意味着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重点工程进展缓慢。截止3月底,全市10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建6只,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3%,其中只有3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0%以上,与时间进度相差较大。而且有些重点工程的环节性问题一直存在,责任部门第一责任意识不够,没有实质性地去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往往是解释多、解决少,强调客观原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

(三)宏观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挑战将更加严峻,困难也将更加突出。从宏观表现来看,国家采取从紧的经济政策,土地供给、信贷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制约进一步加剧。出口贸易将受到抑制,受美国次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国际市场外需疲软,出口产品利润减少,外向型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此外,受物价上涨、原材料供应紧张、新劳动合同法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实施等影响,对我市企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更要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发展优势,坚定信心,创新方法,迎难而上,确保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联系我市实际,下阶段着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促调整。

为推动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项重点工程、十项惠民工程和十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这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所在,也是实施“工业强市、和谐惠民”战略的重要载体。但从一季度情况来看,进展不是很理想,在下阶段工作中,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1.加快重点工程、惠民工程建设进度。重点工程、惠民工程事关民生,事关政府形象,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站在对人民、对政府、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扎实推进。一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责任部门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担起第一责任。二要抓紧规划调整和项目报批。规划是第一步,现在有个别项目只有决策,还没有落实到规划上,希望能尽快做好未批、未建项目的规划、土地等前期工作,争取列入盘子和资金支持。三要加大政策处理和征地交地力度,加快项目包装和推介步伐,做好项目的要素保障工作。四要加强领导,成立班子,建立“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对重点工程,有问题该协调的要马上协调,部门自身难以协调的要及早提出来由市里出面协调,切忌堆积矛盾和问题,最后把困难和矛盾都往上推。五要加强督查考核,市政府即将出台重点工程“三比”竞赛考核办法,并实施两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进度。

2.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一要加强技改投入。以十个重点工业项目为核心,加强项目联系、跟踪和服务,做好项目审批和项目落实等工作,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确保工业性投资有新的增长。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季度实到外资形势较好,但合同外资增幅缓慢,要加大周边发达县市招商力度,突出产业招商和土地推介,加强项目跟踪,着力引进大项目、优质项目。三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充分利用赴深圳上市对接的契机,利用好当前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发展势头好、行业地位领先的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力争企业上市取得突破。

(二)抓难点,促创新。

当前我市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任务艰巨,开展困难,并关系着整个发展大局,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难点问题,才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1.全力以赴推进节约集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创新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从中央、省到绍兴市都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在3月份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出台了专门政策。下阶段重点:一要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加强对“圈而不建”现象的处置,着重处理20亩以上的闲置土地,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切实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二要创新村庄整治和聚居点建设模式,鼓励利用低丘缓坡和存量土地发展生产,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占补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三要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舆论导向,鼓励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开展存量土地和零增地技改,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使企业提高亩均投入、产出和税收贡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2.千方百计完成节能降耗。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空间窄,但又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硬任务。一季度,我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3%,高于绍兴市平均15.2个百分点,居五县市首位。因此,今年节能降耗的形势非常严峻,难度很大。当前重点是:一要抓好源头,发挥产业目录的政策导向作用,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二要抓好整治,采取关、停、转、节等措施,推进“两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三要加强监督,对重点耗能单位,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特别是要督促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编制完善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四要加大考核,按照年初下达的节能工作目标,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3.多策并举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一要进一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交通事故的防范工作。今年,绍兴市给我市的控制指标是死亡人数不得超过94人,但从一季度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扎实措施,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二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制。近段时间来,受村级组织换届等因素影响,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有增加的趋势,各乡镇街道必须提高认识,做到守土有责,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抓保障,促环境。

1.做好资金保障工作。4月初,我们召开了绍兴金融系统支持嵊州重点项目恳谈会,吸引了13家绍兴银行,近8个亿的授信。但从发展实际来看,我市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重视融资工作。要做好优质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工作,开展异地银企对接,争取更多的资金流入嵊州;要加强与市内外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鼓励外地银行来嵊州设立分支机构;要积极探索BTBOT等各种有效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的开发建设;要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

2.做好土地保障工作。要针对一季度征地工作推进不快、项目供地速度缓慢的现状,加快征地供地工作速度。一要提高项目的土地审批和挂牌出让速度,并及时做好已农转用未办理具体项目供地的政策处理工作,确保完成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供应各类具体项目用地3800亩的年度计划;二要在征地交地上取得突破,既要认真细致做好拆迁对象的思想工作,也要敢于动真碰硬,推动项目征地;三要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对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供地速度的考核力度。同时,要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不断争取调整指标、“戴帽”指标和复垦指标,拓宽发展空间。

3.加强作风保障。做好工作,关键是作风。要加强督促检查,减少“中梗阻”现象,确保政令畅通。要加大责任追究,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完成不力的,实行问责制。要强化考核,以考核为指挥棒调动工作积极性,调整工作重心,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下一步要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尤其是要突出对政府各部门重点工作的考核,提高考核分值,对完成得好的给予加分。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说实话、多出实招、多下实功、多办实事,以脚踏实地、一抓到底的勇气和毅力,说到做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切切实实抓出成效。

(市府办  葛哲明整理)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engzhoushi/20210603/236815.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