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正文

关于加快我县特色经济专业村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2021-06-23 常山县 收藏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082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我县特色经济专业村发展工作的


实施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全民创业,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结合常山实际,现就加快我县特色经济专业村(以下简称专业村)发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禀赋,发挥现有资源优势,选择产业特色鲜明、布局相对集中、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政村进行重点培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农村新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原则。专业村的培育发展,必须在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实施、逐步推进。


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专业村的培育发展,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坚持因村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推进农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凸显优势。


3、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专业村的培育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意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农民意见,集中农民智慧,调动农民主动建设、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专业村的培育发展,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要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工业优势项目和节本增效技术,不断提高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


5、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专业村的培育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和其他要素投入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举措,着力建设一批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效益、市场化辐射的特色经济专业村,使我县成为全省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比较优势突出的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到2011年,力争使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成为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的专业村,其中20%的专业村建设成为示范性特色经济专业村。


(二)基本要求。专业村,是指单个主导产业突出,相对于其他产业有绝对优势,产值在全村总产值中占有一定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产业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政村。示范村,是指在专业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生活实现分区,产业分工明确,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机械化水平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县内其他同类产业专业村,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类产业中位列前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市同期平均水平。


1、在产业发展上,有优势产业基础,基层组织和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生产规模较大,区域特色鲜明。


2、在主体培育上,科技培训广泛开展,生产经营者科技意识强,一批专业户、示范户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带头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较好。


3、在生产基础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农田水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场地等设施比较健全。


4、在科技信息应用上,特色产业良种、适用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宽带通村率高于全县农村平均水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手段之一,“农民信箱”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5、在质量品牌上,产品质量上乘,市场竞争力强,商品率较高,有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6、在工作成效上,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力强。


三、培育措施和扶持重点


(一)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做强特色产业。要立足我县丰富的农业、生态、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依托区位交通、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等平台,选准若干拳头产品,按照区域化块状经济布局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产品加工流通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强项和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型农民。要围绕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为抓手,以实用技术、贸易流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为重点,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


(三)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提高产业规模和生产效益。要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县外资金开发设施农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要积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要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联合体,完善产销协作机制。要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培育力度,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四)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提升、农民组织化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工艺改进等方面。对达到专业村建设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达到示范村建设标准的,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安排上要向拟建专业村倾斜,以满足生产资金需求。对专业村内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专业村内的规模养殖用地,符合相关规划的,予以优先安排。对新建的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从简从快办理有关手续。对规模种植养殖场的用水、用电,视作农业生产用水、用电。对列入专业村建设计划的行政村,优先纳入村庄整治建设项目。对专业村具体的扶持政策将另行制定发文。


四、认定办法和监测管理


(一)认定办法


1、认定条件。根据我县农村产业发展实际,目前共制定17类专业村认定基本条件(见附件)。其它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产业或今后新兴的产业,也可申报和认定,认定基本条件视产业发展实际适时予以调整。


2、申报程序。凡符合认定基本条件的,每年1120日前,由行政村提出申请,经乡(镇)政府初审后,送县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认定。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材料:①产业发展规划和总结报告;②专业村的基本情况表(另行制定);③由乡镇出具的近3年生产面积、产量、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有关证明;④由乡镇提供的有关生产基地规模、从业人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有关情况证明;⑤品牌建设有关资料。


3、命名公布。县里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考核认定,命名和表彰一批“特色经济专业村”和“特色经济专业示范村”。经县政府认定的特色经济专业村、示范村,授予“常山县××特色经济专业村”、“常山县××特色经济示范村”的牌匾,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二)监测管理。对专业村、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测评一次,优保劣汰。经测评达不到专业村或示范村标准的村,予以摘牌,并取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将培育发展专业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合力推动专业村发展。


 


 


 


 


 


二OO八年一月四日


 


 


 


 


 


 


 


 


 


 


 


附件:


 


常山县特色经济专业村认定基本条件


 


1、蔬菜生产专业村。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其中1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1个以上,专业大户5户以上,蔬菜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0%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带头发展能力的产销大户或龙头企业,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2、茶叶生产专业村。茶叶生产面积达到500亩以上,其中2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1个以上,茶叶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0%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带头发展能力的产销大户或龙头企业,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3、果品产加销专业村。果品生产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柑桔胡柚、桃、李、杨梅、草莓等生产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瓜类、甘蔗生产面积达到500亩以上),其中占总生产面积30%以上的集中连片基地1个以上;或有果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以上,从事果品加工的农户50%以上;或有果品销售龙头企业1家以上,从事果品销售的农户50%以上,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0%以上,培育专业大户10户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带头发展能力的产销大户,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4、畜禽养殖专业村。畜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养殖专业大户5户以上,建成1个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销售大户或龙头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5、水产养殖专业村。水产养殖面积300亩以上,水产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有养殖专业大户5户以上,建成1家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完善,市场流通渠道畅通。


6、竹木产加销专业村。全村有50%以上的农户从事竹木生产,竹木种植面积1000亩、用材林2000亩以上,有2家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或2名以上的销售经纪人,竹木种植、加工和销售成为村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主渠道,竹木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0%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7、花卉苗木专业村。全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亩以上,或有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生产大户20户以上,有30%以上的农民参与花卉苗木栽培和销售,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花卉苗木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0%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带头发展能力的产销大户或龙头企业,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8、蚕桑生产专业村。蚕桑生产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其中5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1个以上,蚕桑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15%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带头发展能力的产销大户或龙头企业,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9、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全村参与食用菌栽培农户数量占总户数40%以上,食用菌栽培50万瓶袋以上,培育专业大户20户以上,食用菌产值300万元以上,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10、中药材生产专业村。全村中药材产值在100万元以上,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重的10%以上,培育专业大户5户以上,有1家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有20户以上的农户能应用信息化技术。


11、轴承加工专业村。全村有1家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且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轴承加工,或有50%以上的农户从事轴承加工,有一定的带头大户,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密切,轴承加工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50%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


12、石产业专业村。全村有石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家以上,有50%以上农户从事石加工、销售,有一定的带头大户,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密切,石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60%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13、来料加工专业村。全村有1名以上来料加工经纪人,且有50%以上的劳动力参与来料加工,年发放加工费达到100万元以上,来料加工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14、农家乐特色专业村。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环境卫生整洁,各项制度健全,生产经营规范,全村有20%以上农户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可同时一次性接待200人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15、食品加工专业村。全村有豆腐等食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家以上,有50%以上农户从事该项食品加工、销售,有一定的带头大户,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密切,该项食品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50%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16、贡面加工专业村。全村有贡面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家以上,有60%以上农户从事贡面加工、销售,有一定的带头大户,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密切,贡面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50%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17、服务产业专业村。全村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建筑、运输、旅游、家政、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畜禽等)贩销等服务业,有一定的带头大户和龙头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密切,该项服务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50%以上,培育1家以上行业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主题词:经济管理 特色经济△  专业村△ 实施意见


  主送:各乡(镇)人民政府,新都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直属各单位。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


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17日印发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shanxian/20210623/332714.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