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教综〔2013〕1号
常山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3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常山县教育局2013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常山县教育局
抄送:市教育局,县委办,县府办,县委宣传部。
常山县教育局办公室
常山县教育局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我县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常山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实施纲要》,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年”、“教育队伍加强年”、“校园文化发展年”工作重点,紧扣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工作中心,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推进常山教育快速发展,为“再造常山,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抓质量提升,着力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1.加强常规管理。在落实市教育局“三年”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在总结2012年试行《常山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纲要》的基础上,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和教研的常规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开展教学常规落实年活动,每学期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进行两次以上督查通报;开展教学常规互看互学活动,评比教学常规落实先进学校;开展教学视导月活动,促进全县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2.细化教研管理。加强教研实践,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实实在在地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付诸实践。出台教研工作细则,促进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健全高考研究室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高考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学评价方案,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创设载体,以“常山教育大讲坛”、“三课(授课、说课、评课)比武”、“技能创业创新文明风采”等为载体,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狠抓校本培训,以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3.强化德育管理。一是健全德育网络,建立健全县级、校级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学校重大德育工作报送制度;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责,开展优秀家长委员会评比活动。创设德育载体,深入开展“三进”(“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教育工程等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二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推进德育品牌的培育提升。三是建好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搭建成长平台,评选100名优秀班主任,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4.打造精品学校。一是加强常山一中管理。推行实验班小班化教学改革,加大目标生培养力度;完善《常山一中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加大对常山一中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全面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习衡水中学先进办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初高中的衔接班尝试,吸引优质生源。二是打造其他学段品牌学校。在加强对常山一中管理的同时,集中优质资源,培育各学段的精品学校;通过特色提炼、集中宣传等形式,扩大品牌学校的影响力。
二、抓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1.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课题调查研究,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继续开展教育专题调研活动,着力提高机关干部指导学校发展和服务基层的水平。深化局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增强机关干部指导学校发展的能力。改革管理制度,深化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增强工作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机关干部队伍。
2.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抓好教研员队伍的选拔,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有计划地选调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型骨干教师充实到教研员队伍中来。打破教研员队伍终身制,实行定期流动。制定教研员队伍管理办法,明确教研员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将教研员考核与学科成绩考核相挂钩。完善教研员队伍培养机制,与萧山区、西湖区进行深入合作,提高培训实效。
3.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选拔15名校级领导干部,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作为校级后备干部;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确定10名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对象;举办校长研修班,加强理念引领,培育学校特色,提升校长领导力;完善校长绩效考核,加大对校长教学业绩部分考核力度;细化校长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校长进课堂制度和校长日志制度;加强校长队伍形象建设,树立一批典型,提高校长美誉度;规范学校视导员队伍,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4.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有偿家教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引领,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50名骨干教师、30名学科带头人,引进10名学科紧缺人才;建立教育专家库,进一步发挥专家的示范、引领、参谋、咨询作用;加大青年教师俱乐部建设力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培训,全面建立以“校本培训和学区联片、培训基地和外出培训、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等“三结合”的多层次联动培训机制;创设平台,建立教师发展平台:设立起航奖,鼓励新教师成长;开办高端研修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设立耕耘奖,激发中老年老师工作激情。
三、抓硬件改善,着力改善学校办学环境
1.优化教育布局调整。调整城乡教育布局,撤并大桥头初中到狮子口初中,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有序撤并两个教学点;按照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标准,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并启动项目前期的相关工作,使我县教育布局调整的龙头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完成教工幼儿园迁建工程, 2013年完成教工幼儿园建设项目,争取秋季投入使用。
2.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5所学校校舍扩建工程、6所学校校舍维修工程、5所学校田径场改造提升工程以及4所学校校园安全设施改造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快省标准化学校创建步伐:2013年完成8所标准化学校和4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任务,创建5所省等级幼儿园。
3.加强教育装备建设。以标准化学校创建为抓手,加快现代教育装备步伐。加强计算机配备,启动电子阅览室创建试点工作,配备更新计算机300台,力争2013年年底生机比达到5:1;实施图书馆(室)数字化管理和“书香校园”工程,全县中小学图书馆纸质图书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数字书房”,生均年图书新增1-2册;实施网络改造工程,接入浙江省教育计算网,实现带宽1G到校,100M到桌面,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教育教学场所;启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学应用平台。创建1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2所市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按照新课程要求,配齐配好教学实验相关设施和装备。
四、抓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