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13〕11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现将《常山县人民政府201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
常山县人民政府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转中求快”总基调,全面实施“工业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以扩大有效投入、壮大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当前与长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拓宽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激发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实现“四个翻一番”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新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与2010年相比累计下降12.9%,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产业转型突破年”、“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有效投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互看互学”、“项目攻坚”等活动,全力推进11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下大力气抓好产业投资,加快推进玉马机械、中德汽车轮毂、元立活性石灰立窑、天然气热电联产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政策处理,确保紫港大桥连接线、城东新区滨江路和市政配套工程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面实施项目责任分段管理机制,强化项目建设跟踪督查,着力推进外港大道、东西入城口景观改造、独流入海钱塘江治理、油气管线等在建工程。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抢抓衢州列入“省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加紧谋划、论证、包装、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建设盘子。继续深化九景衢铁路、320国道常山段改建等重大项目前期,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招商,形成“全员抓信息、专业抓洽谈、部门抓服务”的招商引资新机制。主动对接省内“四大国家战略”,依托浙商回归、山海协作、陆海联动等省级战略平台,密切关注民营企业500强、大型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的战略扩张动向、投资趋向,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围绕轴承、钙、成套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排出一批产业链项目,实施有目标、有重点招商。加大对在谈重大意向项目的跟踪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谈成、落地,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大项目20个以上。
紧抓要素保障不放松。大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耕地垦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600亩以上。强化“亩产效益”和“腾笼换鸟”理念,构建以用能、排污、占地税收为评判标准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坚决淘汰污染重、效益低的产能,重点保障投资额大、带动力强、亩均产出高的工业项目用地。运营温州银行常山支行、金华银行常山支行,完善金融信贷服务,探索实施中小微企业合作基金信用贷款,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信贷支持力度。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展多形式融资。加强国有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绩效。
(二)注重产业提升,着力巩固工业回升势头
深化拓展工业平台。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以上,开发熟地3000亩以上,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00亩以上。按照城市化标准加快产业集聚区开发,用活扶持政策,集聚要素资源,扎实推进“一纵两横”道路、110kv湖东输变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以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为重点,促进工业园区、辉埠新区建设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继续推进工业园区路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征收扫尾工作。抓好辉埠新区主干道建设,加快推进辉埠新区二期开发,提升园区承载力。统筹谋划特种纸园区和球川、芳村等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与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辉埠新区功能互补。
提升发展主导产业。树立“动态推进、梯次培育”的产业发展理念,根据现有“441”产业基础,进一步理清工业主导产业培育方向,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出台钙、成套装备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争创省级产业示范基地1个以上。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好洛阳轴承研究所常山分所、常山轴承研究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建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个、开发省级新产品10个以上。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扶持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
帮扶企业解困做优。强化“三待三亲”理念,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对30家重点企业派驻干部进行专项服务。完善落实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营造尊商、亲商、兴商氛围,提振企业家信心。深入实施龙头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增资扩股,做好天子果业等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力争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坚持抓大育小并举,选择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列入培育库,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年内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5家以上。支持企业加强营销,开拓新兴市场。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智汇常山”政策,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企业创新。
(三)注重强农惠农,着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完成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耕地、林地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现代农业核心区储备土地1000亩以上。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深入实施常山胡柚、油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常山胡柚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使用管理,启动申报常山山茶油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特色农牧产业,新发展设施农业基地1000亩。大力推广稻田养鱼、柚园养殖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扶持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8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文章,以建设常山胡柚、油茶两大文化博览园及食用菌精品园为重点,开发农业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提高农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