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政办发〔2013〕179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常山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常山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常山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全覆盖县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理念,以创建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为载体,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开展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防灾减灾机构体系、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接收等四个覆盖工程,到2015年基本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更加规范、高效,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渠道更加广泛、丰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发应用更加快速、有效,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测得到、报得准、传得出、收得到、用得上”,气象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气象灾害监测覆盖
1. 建设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加快县级气象综合观测基地改造。推进生态气象监测站建设,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和雷电灾害监测系统。启动山区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密气象自动监测和视频实景监测设施建设,全县气象监测设施密度平均达到6.5公里。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标准,科学划定气象灾害敏感区。根据需求,布设农业、环境等气象特种观测设施,开展与水利、国土、民政、交通运输、环保、电力等重点行业气象监测数据的共建共享,实现跨部门、多灾种、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的气象综合监测网络。
2. 建设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预报服务平台。开展精细化监测预报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县级精细化监测预报服务系统,不断提高台风、暴雨、雷电、冰雪等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准确率、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研发气象灾害实时监测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突发气象灾害图形显示、声音报警、短信提醒等功能,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
(二)气象灾害预警全覆盖
滚动发布分类灾害预警,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做好“一体化、多功能”的气象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实现气象精细化预报和分级别、分区域、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预警。
1.提高气象预报质量。基于上级气象台站指导产品,开展各类预报产品加工,制作符合本地实际和需求的服务产品。完善预警业务,建立暴雨等灾害指标。加强本县预报业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逐步实现预报的精细化、定量化和网格化。
2.提升气象预警服务能力。完成“一键式”预警发布平台建设,完善与应急办、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的联合预警机制,开展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联合预警工作。完成我县气象综合监测预警综合平台的建设。开展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建立本地化的致灾指标体系,加强气象灾害影响评估、预估和预警工作。
(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全覆盖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城乡覆盖、区域均衡的社会化气象服务网络,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建设。明确气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单位职责。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街道)明确气象分管领导和气象灾害防御职责。
2.健全气象服务“四员”队伍。健全部门联络员、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联系人等气象服务“四员”队伍,明确气象服务“四员”队伍工作职责,强化“四员”队伍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提高其应用气象能力。
3.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乡镇(街道)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向村(社区)延伸,完成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创建任务。按要求确定并公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和监督检查工作,提高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