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市、县气象局,各直属单位:
公共气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需求不断增强、要求不断提高,在气象事业整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显著。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国办49号文件要求和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我省《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若干意见》,现下发给你们,希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希望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继续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并注意总结在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及时向省局报告。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和全国第五次气象服务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1.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就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使气象事业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全社会和全省人民。就是要牢固树立“民生气象”理念,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贯穿于气象服务工作,紧紧围绕民生,服务大众。
2.强化公共职能意识。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是经济强省、灾害大省、资源小省,公共服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省气象部门必须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握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主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党和政府分忧。
3.强化引领发展意识。公共气象服务直接反映社会需求,直接体现经济社会效益,是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着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引领整个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就是要真正把群众对气象的呼声作为改进气象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满足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作为气象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第一选择,把群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气象工作的第一标准,真正根据需求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使气象现代化建设效益得到最大地发挥,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4.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气象事业的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坚持把“气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作为我省气象工作的中心任务。我省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公共气象服务面临更高的要求。要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形势、新需求,把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5.强化社会气象意识。公共气象服务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要继续解放思想,推进部门气象向社会气象的转变,把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发展气象事业根本途径。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更加广泛地开展部门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公共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要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规范和引导社会气象活动,依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二、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总体要求
6.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公共气象服务包含为公众利益提供气象信息、预报和警报服务,以及为政府部门在制定与气象相关的公共安全和福利的决策中提供支撑。公共气象服务要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务能力为核心,以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重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7.把握“以人为本、需求牵引、科技支撑”的发展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把决策服务放在优先地位,切实增强公众气象服务,不断深化专业专项气象服务。要更加关注民生,着力扩大享受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受众面。以社会需求为牵引,依托科技进步,引领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协调发展,把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具体业务。
8.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服务体系。要坚持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体,同时根据各类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发展多种服务模式。要把社会各界充分参与、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需求充分满足作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重要目标,形成政府主导、气象部门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机制。
9.实现“运转高效、广泛覆盖、公众满意”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我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水平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基本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手段现代化、产品专业化、队伍专职化、机构实体化、资源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全省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气象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任务
10.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要把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分析政府决策部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需求,制定和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年度大纲》,实现以气象预报预警向灾害预警和应急的转变,提高决策服务的超前性、针对性、综合性。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加强气象灾情收集,不断深化分析、提升信息价值,提供针对性对策建议。加强气象灾害的全过程评估,包括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灾害趋势预测性评估、灾害影响评估、灾情实况评估、灾后综合评估等服务。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工作,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因地制宜,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抗旱减灾、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的现实与发展需求,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服务。当前特别要围绕我省“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与省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等需求,加强气候变化预估、评估和适应对策分析。推进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详查和风电场开发项目建设,超前规划和实施杭州湾、舟山群岛等海域的海上风能资源勘查评价,加密全省太阳能观测网。组织开展城市和村镇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12.加强应急气象保障。要树立公共危机意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果断应对。细化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各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起权威、畅通、有效、覆盖所在地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应急气象保障系统和应急移动平台,提高污染物大气扩散、事故现场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水平。开展针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气象服务,加强包括重大传染病与疫情爆发在内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气象要素分析研究和预报。
13.深化农村气象服务。把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作为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突破点,以强化基层气象社会管理为抓手,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要从单纯为农业生产服务向为“三农”综合服务转变,结合本地区农业结构,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开展针对精准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深化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以及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项目的成果,推进基本气象服务信息“进村入户”。
14.细化城市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要更加“关注民生”,针对居民生活需要和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强化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制作城市精细化天气预报,开展与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医疗、旅游等有关的气象要素衍生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公共媒体和信息传播资源准确、及时、广泛地传播气象信息。建立与城市交通、电力、城管等运行部门的信息互动通道。建立气象与城市运行部门的双方或多方服务会商机制,制作精细化、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为运行部门调度、指挥、联动提供决策参考。
15.拓展气象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延伸专业气象服务链条,提高专业气象服务针对性,推进专业气象服务个性化。要深化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电力、水利、卫生、商贸等专业气象服务,研究各行业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并建立专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分专业的服务平台和业务支持系统。对重大工程、重大社会活动要早介入、多沟通,发掘内在需求,研发针对产品,细化实施方案,全程参与服务。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常见问题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