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17〕1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改善我县教育办学环境,围绕“文峰书香、学归常山”的总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着力提升我县教育质量,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创成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实现“打赢教育翻身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特提出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创建,教育发展面貌和发展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布局调整滞后、优质资源缺乏、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尤其是教育质量不高更是常山教育的痛点所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所在、人民群众期盼的焦点所在。当前,我县教育正处于机遇叠加的黄金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纵深改革、全面施策、突破常规,以抓铁有痕、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坚决打赢常山教育翻身仗,实现常山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民生优先”的战略发展定位,以更宽的方位审视教育,以更广的视野谋划教育,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教育,围绕“文峰书香、学归常山”的总要求,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实施名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保障力度等举措,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机制优化要活力,向考核督查要效率,提升常山教育竞争力,打响常山教育质量品牌,实现进位争先,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提升满意度。
(二)主要目标
1.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常山教育质量在全市“进位争先”的目标。
2. 具体目标:
(1)高中段:全县高中段学校第一批录取率在全市前移1位。其中:
常山一中高考自主招生亮点凸显,到名校就读学生比例逐年提升。2017年至2019年一类大学上线人数分别达120人、130人和140人,其中C9大学上线人数分别达8人、9人和10人,2019年北大、清华、港大、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国际知名高校力争突破。
紫港中学文化科一类上线人数争取实现突破,艺体专业第一批录取率逐年提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其中2017年至2019年一类大学上线人数突破1人、3人和5人,艺体专业第一批达135人、140人和145人。
民办高中文化科一类上线人数争取实现突破,2017年至2019年一类大学上线人数突破1人、3人和5人。
职业中专学生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单考单招名列全市前茅,本科上线率实现稳中有升。其中2017年至2019年单考单招上线人数分别达140人、160人和200人,本科上线人数分别达6人、8人和15人。
(2)初中段:中考总分平均分、全科合格率等进入全市前4名,中考总分全市前2000名的学生数逐年递增,其中2017年至2019年分别达170人、175人和180人。
(3)小学段:在省市相关质量检测中力争保持全市前列。
(4)幼教特教:统筹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保教质量、特教质量力争达到全市平均以上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外部借力、内挖潜力,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驱动力。
1.深化体制改革。以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形成良性竞争为目的,力争引进知名品牌高中,重组高中段教育资源,创新高中段办学模式,推进高中段办学体制改革,突破质量提升“最后一公里”。
2.深化管理改革。做好借力文章,深化合作办学。与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教育科研院校合作打造高考和高校招生研究团队,加强与慈溪市、上城区等地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品牌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推行区域内教师轮岗交流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探索试行“校长组阁制”。
3.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有序、高效、优质。引进省内外优秀教改团队进驻常山进行评价、指导。建立课程改革专项考核制度,设立100万元课程改革专项资金,实施精品课程评选奖励机制。
(二)实施名校战略,强化龙头引领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常山特色明显,质量全市领先”的名校,辐射、引领、带动全县教育发展。
4.做强常山一中。深化常山一中与慈溪中学全方位深度合作,办好办特创新班(慈溪班)。建立常山一中优质生源基地,开辟优质特长生源升学通道,改善生源质量。实行“一事一议” ,每年补充5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进一步深化常山一中综合改革,力争2017学年建成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5.打响育才品牌。继续支持育才系列学校改革与发展,打响“育才摇篮”品牌,使常山育才系列学校走在育才集团的前列。育才中学要争创衢州名校,每年至少有130名学生进入全市前10%。加大育才经验推广力度,实现“样样落实、天天坚持”教学基本法等理念、手段的有效推广辐射。
6.坚持特色立校。深入实施“一校一品”,打造各学段1-3所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坚持“艺文兼修、量质齐升”,引进民办力量激发活力,将紫港中学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体育、艺术特色品牌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将职业中专汽修专业打造成全省100个优势特色专业之一,力争2019年创成浙江省中职名校。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提质增量
- 上一篇:关于暂时关闭全县活禽交易市场(经营区)的通告
- 下一篇:关于县长副县长分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