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正文

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21-06-23 常山县 收藏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17〕7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山县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全民健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县全力推动《常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民健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构建惠及全县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县建设进程,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衢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强全民健身社会化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全民健身供给侧改革,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层次与规模,促进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实施“体育+”、“互联网+”战略,努力补齐制约全民健身发展最关键的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健身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省级体育强县,打造“健康浙江”的“常山样本”,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努力提升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组织建设、健身活动开展和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实现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乡镇(街道)“1+5”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常态化健身活动和行政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乡镇(街道)体质测试网点四个全覆盖,基本建成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的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的38%以上并持续增长。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二)城乡居民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2%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良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21%以上,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以上。城区建有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到2020年,力争完成常山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全县新建和扩建足球场3-5个以上,有条件的乡镇新增1-2个足球场。努力实现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均达到100%。

(四)体育社会组织更为健全。 “十三五”末参加体育社会组织和各类基层体育队伍人数占总人口比例20%,达到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2个。新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村级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幼儿体育示范幼儿园、健身气功站点等各类体育俱乐部30个。全民健身站点数达到25个以上,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五)全民健身活动供给更加丰富。全县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全力推进群众性足球和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大力普及健身操、排舞、路跑、山地自行车、健身走、拔河、健身气功、国际跳棋、登山、球类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办好2017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总决赛,争办2019年山地自行车亚洲锦标赛;科学谋划,力争2022年亚运会山地自行车赛花落常山。

(六)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镇(乡、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基本建成。到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5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成立2-3个全民健身项目名师工作室,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达到1800人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科学锻炼水平。

(七)全民健身服务业逐步壮大。全民健身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对常山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明显加大。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3000万元。以体育培训业、体育休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重点,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和企业。

(八)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实施全民健身“体育+”、“互联网+”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健身与养老、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科技,拓展全民健身的广度和深度。

三、主要措施

(一)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健康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引导全县人民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倡导人民群众人人喜爱并参加一项以上的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经常观赏体育比赛的人数比例,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争贡献、乐分享、重规则、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我县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二)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健身多元共治,强化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意识,不断创新全民健身发展方式与群众体育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承担体育培训、健身服务、举办赛事等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准入门槛,不断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在政府提供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体育需求。

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卫生、文化、教育、养老等相关工作,扩大全民健身有效供给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全民健身智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大群体”工作格局,推进全民健身提档升级。

(三)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美丽乡村健身器材配置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两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努力提高15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数量和覆盖率。“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8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5-6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5-10个、老年体育中心(俱乐部)10个,新建城市绿道50公里、城市健身(登山)步道达每万人1.5公里以上。统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小康体育村、村级体育俱乐部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到2020年,新建体育小康村(社区)综合提升工程90个左右。

将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依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国发〔2016〕37号),全县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完善已公布的《常山县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名录》,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shanxian/20210623/329003.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