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6〕236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常山县“推金融普惠、促农民增收”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单位:
县农信联社制定的《常山县“推金融普惠、促农民增收”
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1日
常山县“推金融普惠、促农民增收”
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加快金融改革的要求,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常山县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体系内的创新,为传统金融服务不能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农户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常山农信系统致力于普惠金融建设,通过提高支农支小贷款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街道)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好邻居·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群众金融知识水平和反诈骗等金融风险意识,惠及广大百姓。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美常山”建设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积极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通过构建双线融合的渠道体系,改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完善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街道)的服务体系,努力让我县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普惠金融服务。
(二)通过提高支农支小贷款覆盖面,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一村一品”培育、农业拳头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发展、农村住房改造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通过开展“好邻居·金融夜校”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实现金融知识普及化;通过主动对接相关民生工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金融扶贫、让利于民、回馈社会,推进金融服务均等化,显著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常山普惠金融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大局原则。坚持以县委、县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导向,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更好地服务“两富”现代化常山建设。
(二)全覆盖原则。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积极提升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三)可持续原则。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相结合,坚持普惠金融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可持续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
三、主要目标
(一)推进便民服务建设。为方便广大群众家门口办理相关基础金融业务,节约群众往返当地银行网点交通费用成本,帮助广大群众销售“常山三宝”等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起,县农信联社和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推进集“金融、电商、政务、民生”四大元素为一体的丰收驿站建设,实现了“进丰收驿站,办民生实事”的目标,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各行政村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县农信联社推进丰收驿站建设,特别还未布设丰收驿站的行政村,到2016年末,要实现180个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同时,要推选出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干实事”有为村民服务意识的金融联络员,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将丰收驿站进驻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并不得向合作方收取租金、电费等任何费用。
(二)推进金融知识普及。近年来,全县金融机构深入实施普惠金融工程,强化渠道建设,县农信联社通过推进“丰收村村通”工程,实现了助农POS等机具的全覆盖,打造了广受惠、深受惠、长受惠的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体系,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但是由于受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行政村仍然存在群众不会使用电子机具、金融知识匮乏等现象。一是县农信联社要好中选优、抽调精干力量,培养专业的金融知识讲师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设“好邻居·金融夜校”,确保每年每个行政村开课次数不少于2次,推进“村村通”向“村村懂”转变。二是在开办“好邻居·金融夜校”过程中,要把党建政务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等内容列入其中,把党建制度、队伍作风建设体现在培训内容当中,进一步引导村两委发挥表率模范作用,适时传输党建历史、党建文化,引起老一辈人的共鸣,实现“党建政务+金融”。三是每年以小班化的形式组织村会计、村务员、丰收驿站站长(金融联络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密织村党建金融网络,进一步提高他们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和金融实践水平。四是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配合县农信联社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巡回开课,大力普及金融知识,要在开课场地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安保等工作。
(三)推进整村授信工程。为提高农户贷款的办理速度和贷款覆盖面,2014年以来,县农信联社以一个村为单位,采取“批量简易授信”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并给予利率优惠,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需求,切实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别是在各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县农信联社对农户的建档面已经达100%,每个行政村都有指定客户经理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但仍有较多的农户对贷款流程、农户贷款利率等不熟悉,造成农户贷款覆盖面较低。为此,各行政村要积极配合县农信联社持续推进整村授信工程,把更多的实惠带到千家万户,确保2017年全县村级农户新增授信贷款10亿元,提升农户贷款覆盖面,并通过在全县180个行政村布设助农终端等服务机具(助农终端具备:存取款、自助放贷、转账、缴费、查询、挂失等金融服务功能),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
(四)推进信用环境建设。信用信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正逐步显现,社会信用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信用建设的重大意义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村两委要积极带头协助县农信联社对本村不良贷款进行催收、处置,净化信用环境,要按照信用村创建的条件和工作要求,积聚各方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争创省、市、县级信用村,降低发展成本,为村民谋福利。各乡镇要积极推进信用环境建设,争取评选信用乡镇,2017年末确保辖内信用村覆盖面达到50%以上;村两委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个人信用违约情况纳到个人的考核,对村干部有不良欠款的在竞选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推进金融普及应用。县农信联社和乡镇要积极营造金融普及的氛围,要共同推进金融知识普及与应用,特别是手机银行和各类电子机具的使用,减少农户往返当前银行网点的交通费用成本,通过“好邻居·金融夜校”的宣传、丰收驿站的设立,确保村级基础金融入村率达到70%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