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8〕73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
常山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机关各单位:
县国土资源局制定的《常山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23日
常山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常山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除险安居”行动实施方案》和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编制本方案。
一 、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重点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9处,分布涉及10个乡镇(街道)。29处地质灾害隐患中,其中滑坡14处,崩塌10处,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数288人,威胁财产约1400万元。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
从我县地质灾害发生历史和发育特征的情况来看,随着极端天气频现,地质灾害防治已全年化,但仍以4至7月的梅汛期和8至10月的台汛期为重点;重点防范时段为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降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200毫米的时段。鉴于近几年气候异常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应注意做好非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树立“地质灾害防治无汛期”的理念。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预测2018年我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度较陡、风化或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人类活动较多的北部和东部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村私人房屋屋后边坡、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山区公路,尤其是乡镇级公路沿线、切坡新建厂房的不稳定边坡、山区风景名胜区内的险峰地带。
芳村镇、辉埠镇、招贤镇和何家乡是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小流域沟谷沟口以及山区公路边坡等地段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攻坚战
坚持“搬治结合、应搬尽搬,点面结合、统筹推进,长短结合、长效管理”,全力以赴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力争“三年行动、两年完成”。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应搬尽搬,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彻底消除隐患,将避让搬迁与下山脱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融合,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上一新台阶。2018年计划完成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33户的避让搬迁。
2.加快实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程。对于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责成责任单位治理;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乡镇(街道)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治理。2018年计划完成18处地质灾害治理(应急排险)工作。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工程招标制度,规范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环节,强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监管,保证治理工程质量。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继续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各乡镇(街道)应严格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害预报、灾情速报等制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测人,真正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组织重点隐患区受威胁群众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确保灾情一旦发生,受威胁区居民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撤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将地质灾害避险和防灾“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每一个单位和群众手中,让受灾群众了解危险性、避险方法和撤离路线,提高危险区群众临灾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2018年完成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预案编制和修编工作,对新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继续开展常山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三)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提高群测群防能力建设
1.开展地质灾害汛期隐患排查巡查。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街道)要对本行政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处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的高、陡边坡、低等级公路边坡开展全面的排查、巡查、复查,严格落实“汛前全面排查、汛中监测巡查、汛后及时复查”的“三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分别做好交通沿线、重要基础设施、低丘缓坡开发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学校场址周边地质灾害巡查以及防范工作。
2.提高群测群防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的县、乡(镇、街道)、村、点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及相应的管理和工作责任制。对纳入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点落实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及险情,调整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和防灾预案,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四)拓宽畅通信息渠道,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系统,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农村山区的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电视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村配备必需的预警设备,开展预报预警工作。
(五)强化综合防治工程,继续做好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村的防治工作。
常山县6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村庄分别为芳村镇修书村、芳村镇新桥村、招贤镇樊村、招贤镇溪上村、招贤镇游林村、何家乡长风村,要落实重点村庄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防治措施,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置。
2.做好交通沿线、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交通、旅游、水利等部门要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交通干线或路段、旅游景点、水库岸坡等列入地质灾害重点巡查区段。如遇可能威胁行人、车辆等安全的地质灾害险情,应及时划出危险区,树立警示牌,发布预警信息。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范围、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尽早落实资金,开展勘查设计,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