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苍南县教育局关于印发苍南县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
现将《苍南县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苍南县教育局
2016年6月15日
苍南县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
“四品八德”是对“自尊、敬人、乐观、执着”四种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八个方面德行的简称,是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品质、优良道德行为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为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四品八德”教育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县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中小学生增强家国情怀、提高文明教养、强化责任意识、坚定理想志向,不断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把握德育本质,遵循育人规律,整合优化德育内容,全面实施“四品八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打造苍南德育品牌。
三、具体目标
(一)实施“四品”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自尊”即对自我的尊重。重点培养学生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克服自卑、自傲等消极心理。
“敬人”即对他人的尊重。重点培养学生有爱心,做到心中有他人。
“乐观”即面对困难或身处逆境,保持愉快和积极向上精神状态,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重点培养学生坚韧乐观的品质。
“执着”即对正确的事物或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追求。重点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幸福人生矢志不渝的行动力。
(二)实施“八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爱国守法”是国民对国家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
“文明礼让”是公民对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提高文明素养。
“孝亲尊师”是尊老敬贤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团结友善”是善待他人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友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助人为乐。
“勤劳节俭”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节约资源意识和习惯。
“好学向上”是学生做好本份之事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求知精神、乐学态度和立志成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讲信用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教育学生诚实待人,信守承诺。
“勇于担当”是勇于担责任、尽义务的基本道德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正义。
四、基本原则
(一)价值引领,注重实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德育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而努力奋斗,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细、落小、落实。
(二)突出重点,整合实施。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优良的道德行为为重点,围绕“四品八德”的要求,整合优化德育内容,分专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各专题活动突出重点,系统安排,提高德育工作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实际,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四品八德”教育,学期和学年教育活动涵盖“四品”和“八德”的各个方面。各地各校要立足实际,对照“四品八德”要求,做好结合文章。要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四)学段推进,分层落实。全县中小学要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根据《温州市中小学德育指南(试行)》,分层落实各学段“四品八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活动载体和实施途径,做到循序渐进、一以贯之,持续提高学生品德水平。
(五)家校联动,师生同行。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尤其要把“四品八德”内容传达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形成家校共识,引导教师和家长要带头践行“四品八德”,为学生成长做出榜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五、主题教育
为把“四品八德”教育落到实处,要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品德的现代公民。
(一)以“爱国守法,文明礼让”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增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爱国守法、文明礼让的合格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国情、国史、党史教育,加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政教育,常态化开展中小学奏唱国歌、升降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等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成就,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
法治观念教育。加强以了解宪法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义务教育,加强法律观、法制观的教育,特别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以及交通、治安、学生守则等与中小学生密切相关的一些法规及规则教育,让中小学生了解自己享有权利的同时,增强守法意识、纪律观念。
文明礼仪教育。倡导文明雅行,普及礼仪基本知识,加强礼仪训练,使广大学生自觉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习惯。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加强讲文明、讲礼貌、守秩序教育,利用入队、入团宣誓、成人仪式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文明素养。
行规养成教育。认真做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贯彻落实工作,在校园、教室醒目位置悬挂、张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通过行规千分制、雏鹰争章、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以“孝亲尊师,团结友善”为重点,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教育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修身养德,常怀尊孝仁爱之心,把民族文化的基因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