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1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璜山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市委“一、四、十”的决策部署,以“十大专项行动”为载体,以“三服务”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牢筑党建基石,加强民生保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显好势头。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10月份,全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1.3%(预计年底增加值达11.66亿元,同比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3亿元,同比增长7.5%(预计年底产值达7.24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8.5%(预计年底投资额达3亿元,同比增长8.5%);自营出口4.05亿元,同比增长13.4%(预计年底出口额达5.9亿元,同比增长50%);税收收入1.0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69.3%,预计年底完成100%。
一、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镇域经济平稳运行
(一)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用足用好“与杭同城”等政策,跳出轴承轴瓦产业招商的传统思维,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开展电子信息、半导体、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项目招商,搞好“项目发展储备库”、“要素资源信息库”、“璜山乡贤智库”三库建设,成功引进5亿元德富年产100万套输配电设备制造项目、3亿元晓居有机康养项目、1亿元高精准穿棕机基地建设项目、1亿元新上超市货架生产线项目等以上项目4只,5000万元工业项目2只,招引税源2200余万元。并坚持“在谈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开通亿元以上项目“绿色通道”,全程专人跟进代办,祥生正创新材料、杭州宏华数码喷绘等项目,累计实到产业项目资金1.45亿元。注重挖掘乡贤资源,发挥乡贤优势,成功举办第一届“璜山发展大会”,成立乡贤参事会、发展基金会、决策咨询会,建立健全乡贤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承优良民风、实现乡村振兴中的激励引导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共育璜山的共同体。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全力招才引智。入选“暨阳533”英才2名,直接认定“绍兴330”人才1名,成功申报“省千”1名,引进“国千”人才1名并配套引入5000万元机器人制造项目。
(二)以“三服务”为载体,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制定“五问三看一送”服务企业清单,解企业难题,助项目落地,为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油鼓劲。建立机关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镇各类企业,送政策上门、作政策辅导、助政策落地。先后走访企业49家,办理企业年报20家,送服务政策490份,通过企业全覆盖走访调研,摸清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信息,形成“璜山镇企业用地需求表”、“璜山镇闲置厂房资源表”两张清单,收集用地需求企业16家,共计11.8万平方米,闲置厂房18处,共计7.09万平方米。发挥中介对接作用,切实破解企业间供需不对称问题,破解璜山镇土地要素制约现状。利用余缺对接招引企业8家,共计利用闲置土地厂房面积6.3万平方米,促成项目16个。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服务“零跑腿”,同时以给企业减税降负为目的,针对往年运行状况良好的企业推行社保返还优惠政策,共涉及企业101家,返还资金518万元,给企业注入“血液”。
(三)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产业升级提质增速。
以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为抓手,充分利用“工业经济三十条”、“传统经济提质升级”等政策,引导企业新上工业机器人6台,支持申科股份建成轴瓦柔性自动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特色轴瓦产业创新提升。开展螺帽行业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整治集镇范围内螺帽行业、小五金加工行业,关停淘汰5家,改造提升3家。同时,积极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小微企业集聚园区,安置一批集镇范围内轴承轴瓦、螺丝螺帽优势企业,招引一批在外优质产业企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扎实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紧盯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经济指标,着力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投资上寻突破,1-9月,全镇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088万元,同比增长12%;实现科技市场交易额4400万元,同比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107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8亿元。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率150%;完成个转企22家,完成率11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完成率118%;注册企业上云198家,完成率111%;引进可产业化科技项目1只。
二、激活要素、深化改革,乡村振兴高标推进
(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紧扣“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专业编制完成《诸暨市璜山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盘整合溪北古建、晓居竹海、红色黄家店等休闲旅游资源,统筹启动萃溪休闲旅游带、和平大门康养旅游带和晓居乡村度假综合体等建设,完成居凤村精品村规划方案、游步道方案编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溪北村新增民宿一家,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接待旅行团、考察团、校学生实践活动及亲子活动团等30余批次。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区域、扶持重点项目和补助标准,鼓励支持土地流转、闲置农房激活、农业特色品牌创建等工作。鼓励发展“一村一品”,成功举办第三届蓝莓采摘节和首届野葡萄节,吸引游客20000余人,进一步打亮“大门蓝莓”、“大门野葡萄”金名片。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制定璜山镇消薄计划攻坚任务“一村一策”集体经济消薄方案,确保全年80%以上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截至10月,3个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预计年底完成“消薄”任务。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截至10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4500万元,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95万元。扎实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开三村、姚王村道路建设工程与寺下村、鼎新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完工,完成璜山社区新建联网公路招投标工作。保丰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茅塘、寺下、塘北、泄阳、石角、青丁山、黄畈阳、大高庑等8个自然村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完工,完成自来水工程“双覆盖”,即市政管网应接尽接全覆盖和安全饮用水全覆盖;完成徐家坞村、溪北村、开三村厌氧发酵处理设备新建工程以及五灶厌氧发酵处理设备升级扩建工程,切实解决四个村的可腐烂垃圾处理问题。
(三)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以“五星3A”全域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巩固畜禽养殖整治成果,加强长效常态管理,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成立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出台《璜山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实地督查,“清单式”整改,解决问题570余条。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工作开展,职能线办下沉至村,同步进行督查指导,完成953户党员干部、155个农村公厕以及900余户农户的督查,共查出问题点位400余个,全部整改到位。开展美丽示范创建,成功创建1个“诸暨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9个合格村、20条特色美丽庭院示范带、5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实现全镇20个行政村“三线”整治全覆盖。桐巢村代表我镇作为“绍兴市人居环境整治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观摩点,其成功做法得到多方肯定。实施农村土地全域整治工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完成14个村共305户资料收集,拟拆除复垦面积86.7亩。土地复垦完成评审206.3055亩;土地开发完成评审立项49.75亩。完成“三改一拆”工作全年任务。
三、多元供给、以人为本,民生服务持续提升
(一)聚焦民生福祉,充实群众“三感”。成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制度,整合窗口12个,梳理审批服务事项401项,全面实现无差别受理。截止10月共受理事项19923件,“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100%,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9个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惠民医疗补助项目,出台《璜山镇医疗健康惠民补助实施方案》,共补助住院人员295人次,报销88500元;享受增加体检项目4984人次,切实减轻群众防病治病费用负担。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和99%。完成镇养老院主体工程建设,完善镇、村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创新开展独居老人建档管理工作,摸排全镇独居老人684人,并为其中无子女的150名缴纳个人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共计发放助残补贴165.4万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精村镇品质,优化宜居环境。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不断推进美丽工程。制定落实“日常管理+街长监管”小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定期督查整改,9个监督小组共计上报工程类、乱堆乱放、违章停车等问题736个,已完成整改712个。扎实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强化综合环境、背街小巷的集中整治行动,抓好“城管小事”,开展精品示范街创建,探索推行“摊位自治”模式,持续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升级。完成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绍兴市级初检,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集中整治。全力推进“三改”工作,深化无违建创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
(三)聚力文化惠民,丰富精神内涵。以“四个一”为抓手,紧盯“三个重点”,持续完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提炼推广“红白理事会”做法,全年移风易俗节俭办酒109场,共计节省230余万元。持续扩面村级关爱基金,20个村完成资金筹措119.76万元。投入约395万元,新建开三、和平、寺下三家文化礼堂,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举办培训、讲座、演出、展览等各类活动45场。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及现有各类公共服务场所,积极探索“文化礼堂+”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惠民政策。
四、综合施策、夯实基础,基层治理紧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