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化实施“与杭同城”战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全面赋能新生产、新生活、新生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主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总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自营出口超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
1、援企稳岗。聚焦疫情后经济回稳,强化风险防范。抢抓人才流动期机遇,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引导本地家庭劳动力向企业转移;贯彻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深入落实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强化“政银企”紧密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2、项目双进。紧盯项目招引和项目推进抓绩效,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加快乡贤回归,全年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只;紧盯投产达产,优化项目全流程服务,建立招引、供地、开工、续建、竣工重大项目“五张清单”,逐家制定投产计划、组建工作专班、加快验收流程,争取一季度投产8家以上。
3、主体培育。高标准完成“个转企”“小升规”“下升上”年度目标,至少培育服务业限上企业3家,工业“小升规”企业10家,“个转企”20家,产业活动单位转法人单位5家,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户清理。扩大项目投资,计划全年实现工业投资4亿元,服务业投资8000万元。
4、数字改造。紧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强化数字技术运用,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的生产线,大力推广智能化设备应用,做好数字经济增量文章。
5、园区建设。深化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破解用地制约,完成杭二绕互通口周边区域土地征收工作,力争全年工业、商住用地空间储存达到1000亩以上。全力完成十二都两创园区、巽坞工业园区水、电、路、气配套建设。
6、全域旅游。以山为脉络,以文为底蕴,以道为连轴,集成地质文化、南孟文化、游步道等旅游元素,秉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建设理念,通过生态、生活、消费场景的融合叠加,撬动应紫线美丽经济,打造“南山西岭”文化休闲旅游圣地。推广应紫线“一日游”精品路线,布局高档民宿,带动周边村落人气旺起来,农产品热起来。
7、人才科技。抓好人才工作者业务水平提升,巩固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重点人才企业专员专业服务联系制度,全面推介人才政策,持续跟踪存量项目,联动优化人才服务。
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家。完成数字化改造车间2间以上,继续扩大企业研发活动面,争取研发经费支出突破1亿元。
8、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全民提升,全流程跟进,以“一站式”的管家服务为企业提供一流“软环境”。做好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留诸过年的宣传和落实,指导企业做好年后复工复产工作,深化年轻干部驻企制度,开展一月一走访。
9、节能减排。加强落后产能淘汰,贯彻落实能源“双控”“减煤”工作,重点对建材、化纤、化工、印染、铸造等高排放重点行业实行错峰生产,完成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强化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合力开发利用。
二、大力推进城乡建设
10、空间规划。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主动对接市“一核三廊五区”总体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强化产业转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推进集镇相向地块规划利用,落实G235国道拆迁农户安置地块;对接高新区规划,优化互通口产业布局。
11、城乡路网。集中力量推进G235国道建设工程,谋划诸暨至萧山浦阳快速路工程(二期)大路杨至浦阳段改造工程(诸暨段)和G235至诸暨浦阳快速路连接线工程,形成功能匹配、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道路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寨头-深坞,上孟-十二都、寨头-五云、诸阳-十二都道路建设工程。
12、美丽城镇。高质量完成美丽城镇系列续建工程项目,抓好集镇环卫示范基地、相向地块污水设施配套建设、应紫线改道、崇柱溪改道工程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加快补齐硬件和软件短板,强化统筹调度,形成人人创卫,常态创卫的浓厚氛围。
13、美丽乡村。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重点突破,高标准推进丰周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和紫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深化危旧房治理,全力推动应拆未拆老房的拆除工作,新批宅基地按照“老房先拆除后审批”的原则。深化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争创3个以上市级垃圾分类智能村;持续推进“无违建”和“五水共治”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富裕乡村,进一步打通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