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姚委〔2021〕1号
关于印发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
措施指引的通知
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全体机关干部:
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防线,经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姚江镇委员会
姚江镇人民政府
2021年1月10日
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
为进一步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规范落实健康防护措施,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和能力,有效抵御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威胁,坚决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重点举措
(一)规范佩戴口罩
1.以下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1)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的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
(2)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采购人员等。
(3)在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和进入机构的外来人员。
(4)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飞机、火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网约车、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
(5)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6)银行、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各类办事大厅等场所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7)药店、理发店、美容院、影剧院、游艺厅、网吧、体育馆(运动时除外)、KTV等密闭场所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8)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以及校园内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
(9)其他处于通风不良(如厢式电梯、公共厕所)或人员密集场所(如旅游景区售票处、出入口等)的人员,以及按照行业管理规范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人员。
2.以下情形建议佩戴口罩:
(1)年老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
(2)在户外、公园、夜间集市等公共场所,与他人难以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时。
(3)在虽无人员聚集但空间密闭的室内公共场所。
3.以下情形可不佩戴口罩:
(1)居家。
(2)在户外、公园、夜间市集活动,且与他人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的。
(3)骑车、自驾车。
(4)工作人员在较固定工作场所从事非对外服务工作。
4.其他情形:
(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口罩。
(2)一般情况下,3 岁及以下婴幼儿不佩戴口罩。
(二)做好其他个人防护措施。
1.外出时应随身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手消毒液,在上下班(学)途中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尽量缩短排队和购物时间。尽量使用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现场购票或者取票排队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3.注意手卫生,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部位或外出返家后,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
4.前往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厅、酒店、宾馆、影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应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期。尽可能选择通风良好、环境卫生整洁的公共服务场所。在公共场所优先使用扶梯;若乘坐厢式电梯,应分散乘梯,与他人保持距离。
5.选购冷冻食品时,避免手直接触碰冷冻食品及其包装。购买冷冻食品回家后,对冷冻食品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储存此类物品前,做好独立封闭包装。接触和处理完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
6.进入餐厅、酒店、宾馆等场所后,及时开窗通风,对公共接触物体表面等先用消毒湿纸巾消毒,并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提倡分餐制、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感染。
7.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必须前往的,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后,严格执行我市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三)严格规范会议等聚集性活动。
1.严格控制活动人数,会议等室内聚集性活动人数原则上应控制在50人以内。活动期间,参加人员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严格落实佩戴口罩规定。
2.举办主体应在会议或活动开始2周前开展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提出的防范措施,应及时跟踪落实。
3.活动场所须提前配备必要的防疫设备和用品,包括消毒药、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以及足够的洗手设施、免洗手消毒液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干手纸、垃圾桶等。
4.所有人员进入会议或活动场所均须核验“健康码”并测量体温,亮码测温正常者方可出入;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实名登记等措施。
5.会议或活动期间尽量保持自然空气流通,优先采用开门、开窗等自然通风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消毒和空调使用具体参照《浙江省人群聚集性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省疫情防控办〔2020〕117号)等规定执行。
6.落实错峰就餐、增设物理隔离、分餐等措施,控制就餐时的人员聚集。
7.举办主体要宣传引导参加人员遵守“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等卫生规范,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活动期间不扎堆、减少聚集等。
二、重点场所健康防护
(一)公共交通工具。
根据风险等级,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制定应急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督促员工在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时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就近就医。
在车站、客运站等的入口处对所有进入人员核验“健康码”、测量体温。加强场所内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
在车站电子屏、村居社区电子屏和广播等开展健康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