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永康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2014年科技架桥活动情况的报告
永康市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永康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11月18日至21日,我市组织了福州、厦门科技架桥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由市政府吕群勇副市长带队,参加活动的企业有“众泰控股”、“群升集团”、“步阳集团”、“超人集团”等20家企业的20多名代表,市科技局、经信局、人事局、经济开发区、农业装备高新园区等单位领导也参加了活动。考察团先后走访了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三所高校,分别听取了相关院校发展现状、专业设置情况介绍和重点科技成果推介,参观了相关专业的重点实验室,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和感兴趣的科技成果等展开了面对面的对接与洽谈活动,签订了一系列科技合作意向。通过本次活动,永康企业与福州大学、厦门大门等知名院校加强了联系,增进了了解,进一步拓宽了科技合作空间,为下一步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注重前期筹备 提高活动效果
为使本次科技架桥活动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科技部门从年初以来就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一是技术难题的收集与预对接。到10月底止,科技部门共收集各种企业技术难题270多项,并将难题分别发送参与本次活动的院校。由相关院校的教授专家按照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预对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相关企业,努力提高技术难题的对接效果。二是院校重要科技成果的收集和汇总。科技局、汽车办相关人员主动联系,积极征集相关院校的高新科研成果,并结合我市企业需求实际,进行筛选和分类,共疏理出各类科技成果280多项,编印成《重要科技成果目录》,及时发给参加活动的企业,帮助企业及早锁定目标,实现精准对接。三是企业简介和技术需求收集。在筹备阶段,为了让院校教授专家更好地了解企业现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我们又分头收集了活动参加企业简介和现实的技术需求,汇编成册后及时发送相关院校,引导帮助院校方开展事前对接,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选择对接企业和项目。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到位,企业人员到达相关院校后就能很快进入“角色”,对接洽谈会现场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2、加强市校合作 搭建交流平台
开展“科技架桥“活动,引导帮助企业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是政府部门服务和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选定的三所知名院校,既有各自的专业特长,又与我市的重点发展产业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厦门大学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21年,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学校在化学工程、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福州大学始创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个。目前学校已发展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学校在汽车、机械工程和新材料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在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建专,素有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美誉。学校传承“大机电、大土木”优势,涵盖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建筑类产业、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专业,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方面有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
加强校企间的科技合作,首先是要加强政府部门与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了当好“红娘”,本次活动期间,副市长吕群勇代表永康市人民政府,分别与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处的王晓东处长,福州大学的陈国龙副校长、厦门大学科技处的周涵韬副处长(主持工作)签署了《科技、人才合作协议书》,商定双方在科技合作和人才合作方面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在科技信息、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合作协议书》的签订,将为我市企业加强与相关院校的联系,更好地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和专业人才引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主动洽谈对接 取得明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