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
为不断完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模式,提高我市细菌性传染病监测预警水平,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7〕149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浙卫办疾控发函〔2017〕5号)和《金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的通知》(金卫办〔2017〕90号)要求,我局决定在我市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并提出如下几点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规范运行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提高细菌性传染病疫情发现和防控能力,各单位要提高认识,从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按时完成国家卫计委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完善网络,规范监测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我市构建致病菌监测网络。指定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我市哨点医院。各单位按照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及时足量采集细菌标本,规范开展实验室检测,严格标本菌株运输管理,详细填报监测数据,确保我市致病菌识别网规范运行,发挥传染病监测作用。
三、各司其职,强化监管
卫生计生局负责网络监测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为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编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方案和计划,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疾控中心应按照《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永康市监测技术方案(试行)》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各项职责。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哨点院应接受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定防保科和检验科负责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按照《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永康市监测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相关病例信息登记、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实验室检测,发现可疑疫情及时上报,并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计生局要建立健全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在监测网络运行后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致病菌识别网,要将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作为疾控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年终考核,确保致病菌识别网工作顺利运行。
附件: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永康市监测技术方案(试行)
永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1月12日
永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 2018年1月12日印发
附件: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永康市监测技术方案
(试行)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是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管理、在全国疾控系统建立运行的传染病病原菌实验室监测网络,该网络由各级疾控机构及相关医院构成、以网络化信息平台为依托,采用病原体识别、耐药分析、分子分型、基因组溯源等调查分析技术,开展病原细菌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监测,推进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实验室监测的深入整合,提高致病菌识别、细菌暴发疫情发现及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控等能力。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对建立和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模式,推进细菌性传染病监测预警新技术和策略应用,从而提高疫情发现和防控能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具有主要意义。
我市是第一批纳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络的县市之一。按照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7〕149号)、省卫计委办公室《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浙卫办疾控发函〔2017〕5号)及市卫计委办公室《金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的通知》(金卫办〔2017〕90号)要求,我市将以现有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网络和暴发疫情系统为依托,建立和运用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推动形成与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相整合的监测策略,为细菌性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和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为确保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在我市的规范有序开展,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方案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在传染病监测防控系统建立致病菌实验室网络化监测体系,形成与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整合的监测工作模式。
(二)应用致病菌的病原学、分子分型、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等最新技术和信息,识别新病原,发现暴发疫情和来源,追踪主要病原体的变异,掌握永康市细菌性传染病流行规律及菌株变异变迁趋势,为细菌性传染病发生发展、流行变迁分析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提高细菌性传染病检验、监测和分析能力,形成并发挥实验室监测应用于疫情预警与溯源以及突发疫情处置的作用。
二、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致病菌实验室监测分析
1、监测致病菌种类
致病菌识别网常规监测的主要病原菌种类见表1,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法规定管理报告病种的病原细菌、以及非法定但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的突发新发传染病病原细菌,主要针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可根据本地流行和新发传染病实际情况扩展疾病和致病菌种类。
对于疫情规模大与流行时间长的致病菌、法定高致病性病原菌、新发或地区新发现致病菌或新亚型、特殊耐药菌株,需特别关注并加强实验室监测工作力度。
表1 致病菌识别网常规监测致病菌种类
类别 | 致病菌名称 |
法定报告传染病病原 | 肠道:霍乱弧菌、非伤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呼吸道:脑膜炎奈瑟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人兽共患:鼠疫耶尔森菌、布鲁氏菌、炭疽杆菌、钩端螺旋体、破伤风梭状杆菌、立克次体等。 |
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病原 | 肠道:肠球菌、枸橼酸杆菌、肉毒杆菌等。 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永康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ongkangshi/20210606/275012.html 推荐文章热门文章常见问题站点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