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金华市民宗局精心指导下,按照省、市民宗工作总体部署,以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及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夯实基层基础,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发挥民族工作“推进器”和宗教工作“稳定器”作用,保持了民宗领域和谐稳定。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2020年度工作情况
一、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和助力复产攻坚战
(一) 围绕“快、实、严”抗击疫情获实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永康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示精神,审时度势,多措并举,念好抗击疫情“三字经”。
1.反应“快”。新闻媒体首次通报武汉疫情后,市委统战部迅速反应,针对永康籍在鄂经商、上学人员多,时逢春节返乡人数集中等情况,1月20日,紧急召开疫情研判会,研究部署统战(民宗)领域防疫应对措施,紧急召集市宗教团体负责人商议,紧急叫停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春节期间计划安排的169场次佛道教祈福和基督教集体礼拜及传经布道活动,有效阻断宗教领域聚集性交叉感染风险。
2.防范“严”。按照省委防疫的“一级响应”要求,严格实施“两严禁一暂停”,先后下发9个文件通知,要求所有场所暂停对外开放,全面停止一切聚集性宗教活动,关闭场所大门,张贴告示,安排值班人员,耐心细致做好广大信众和游客的劝导工作。及时成立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增加工作力量,春节期间,全员上岗,确保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同时,通过钉钉、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凝聚共识,营造疫情防控我知情、我有责、我尽责的群防群治氛围。积极引导宗教团体为我市乃至全国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我市宗教界共筹集善款近100万元,用于购买20万只防护口罩及相关防疫物资支持抗疫一线。
3.措施“实”。全方位加强监管,运用“三级网络、两级责任”机制,充分发挥“三人驻场所”小组和网格员作用。不定时组织16次派出22批督查组深入16个镇(街道、区)17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及民间信仰场所进行现场督查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成相关单位和人员限时改正。各镇(街道、区)组织镇村干部、“三人驻场所”小组、网格员及联村干部、村联防队员约27300人次,对全市77个宗教活动场所和313个民间信仰场所进行督查,确保各场所关停到位。严格落实“三人驻场所”小组日常监管、网格员每日巡查每日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对各场所监督管理。组织对宗教活动场所常住人员进行严格排查,对外出返永的场所常住人员(无重点疫区途经史)实施14天居家隔离观察,对外出未归的4名场所常住人员明确延期返永,对场所7名外来人员实施强制性劝返。
(二)紧扣“内、外、面”助力复工复产。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序恢复生产生活成为了新任务新目标。
1.“内”筑安全。只有保持宗教领域内部安全稳定才能更好助力复工复产。为此,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刀口向内,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护航复工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隐患安全等组织了安全检查,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切实为复工复产提供平稳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
2.“外”聚共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战赢”总体目标,为助力复工复产,市委统战部(民宗局)着眼“凝聚共识、同心聚力”,做实做细宗教领域助力“三服务”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向宗教界发出倡议书,守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继续落实“两严禁一暂停”,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市复工复产。组织宗教干部到宗教活动场所实地走访,做好抗疫后半篇文章,对香游客和电话来访的信众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凝聚强力支持助力复工复产的同心共识。
3.“面”上发力。按照永康市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全体民宗干部及民族宗教界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助力永康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当前,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返工难,为此民宗干部全员加入由市委统战部组建的“乐平籍务工人员回永复工工作专班”,并根据工作部署赴江西乐平与当地部门开展工作对接,确保员工顺利回永。先后组织2批共34辆大巴车,接送737名江西乐平籍返永复工人员,因此带动该地区约1.5万人返永复工。永康市佛教协会为乐平籍返永务工人员精准定向捐赠防护口罩两万余只,为企业复工复产贡献了宗教界的力量。
二、大力推进宗教领域管理规范化、治理现代化
1.全面搞好普法教育培训。将新修订《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纳入市委中心组、部里中心组、各镇(街道、区)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增强各级党委对宗教工作的统领;组织宗教团体负责人、各宗教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三人驻场所小组成员进行新条例的学习培训,讲清条例内容和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使相关人员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指导各镇(街道、区)召集所属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开展宗教场所"十百千万”普法工程学习培训。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发放了《宪法》、《宗教事务条例》、反邪教、“1+9+4”平安创建指标体系进场所等宣传手册。要求各场所负责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争创“十百千万”普法工程省级、金华市级宗教普法示范点,积极对信教群众进行宣传引导,促使信教群众依法进行宗教活动。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升我市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2.全面实施宗教领域“四治”专项工作。根据省、金华市对“四治”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完成的时间节点,我局将在2019年摸排和整治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乱建寺庙、寺院管理不规范、非法常住僧人等重点问题进行整治,确保按要求全面完成“四治”专项工作。通过开展“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巩固中央、省委宗教工作专项督查整改成果,防止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乱建寺庙等问题反弹,检验治理效果,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改进工作,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我市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目前,有效遏制了 “热、乱、假、俗”问题势头,28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取缔25处,合并1处,以堂带点2处,已按时间节点完成了治理。
3.全力推进宗教信息化建设。为提升我市宗教系统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按照《2018年浙江省民宗委关于宗教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在2019年12月底建成的永康市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分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宗教领域预警、监管、服务、处置于一体的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运行运用,实现宗教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真正利于管理、方便工作。与应急管理局对接,在重点宗教场所(文保点)和愿意安装的10个宗教活动场所,推行智慧用电设备的安装,确保场所用电安全。
三、全面推进平安场所创建工作
1.大力推进宗教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贯彻落实省、金华市“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云上课堂“安全课”视频会议精神,按照上级总体部署,结合本市当前工作实际,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扎实开展民宗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永康市民宗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明确部门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把民宗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我市民宗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专门召开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基督教“两会”常委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号召宗教团体指导所属场所利用标语横幅、小广播、提示牌、LED显示屏、公众号、微信群等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的浓厚氛围,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积极发挥宗教界作用。
2.开展 “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以坚持做到宗教领域疫情防护和消隐除患“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积极做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宗教工作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为工作目标;以永康市“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活动为契机,展开宗教领域大排查行动,成立了以统战(民宗)牵头,公安、消防、教育、民政、规划、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建筑、人员、食品等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大排查,查隐患、防风险,全力筑牢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防线,全域扎牢宗教安全“保障网”。目前,已对8个镇(街道、区)39处宗教活动场所的政治、消防、建筑、人员、食品等安全风险隐患组织了排查。累计排查出隐患126处,立查立改43处,限时整改83处,对限时整改问题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督查责任,实行销号整改,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形成闭环。
3.搞好宗教活动场所有序恢复开放和秋冬季疫情防控。为统筹推进佛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工作,根据《浙江省有序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方案》有关要求,从2020年6月2日开始,切实做好寺院有序开放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关于有序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有关要求,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开放前安全隐患自查和镇(街道、区)核查活动,做好场所开放前安全隐患消除和开放后疫情防护工作,制定完善防疫工作预案,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永康市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审批表》,要求各场所配备额温枪和足量的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填写审批表,并报经所属乡镇(街道)评估后,向永康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提出申报,经民宗局核准同意后,方可恢复开放。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制定《永康市宗教领域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召开民宗工作专项部署会,对全市宗教场所及民间信仰场所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细致安排,明确责任,确保各场所疫情防控有序有力,确保宗教领域安全稳定。强化宣传教育,在场所适当位置,通过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方式方法,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控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