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浦江县 > 正文

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若干意见

2021-06-06 浦江县 收藏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行政执法机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曾多次就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具体要求。早在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我县从1998年开始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工作以来,各行政执法机关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队伍素质,普遍建立并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县推行执法责任制工作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有的领导认识不到位,有的制度不够完善,责任追究不严格。因此,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和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法定职权和责任,通过强化监督约束,评议考核,责任追究,把执法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法治政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我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深化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工作的自觉性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各有关部门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任务,这些部门的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形象。各行政执法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都要把提高认识贯穿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全体行政执法人员深刻理解领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必须明确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以行政机关为实施主体,以法定行政管理职权为基本内容,以职权行使与责任承担一体化为基本形式的一种工作机制,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承担义务的客观要求;必须把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统领行政执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落实法定职责、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省政府浙政发〔2005〕3号文件提出了到2008年《纲要》确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在我省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的目标。因此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要通过充分的、不间断的思想发动工作,纠正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组织不得力等问题,坚持不懈地把行政执法责任制抓紧抓好。要加强对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目标和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充分认识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作用和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公开、规范、服务、诚信、责任”为主要特征的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不断完善和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改善执法状况,为我县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行政执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取得较大改善,为继续加强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对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还不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奖惩措施不到位,责任追究难落实,组织实施还缺乏必要的保障等。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实施后,各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已不能适应当前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亟需修正。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定的工作职责,结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尽快深化和完善本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并于2005年6月底前报县政府,同时抄送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方案内容包括:一是明确组织领导、具体任务和工作步骤;二是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限、执法人员执法职责、权限、工作目标以对执法人员勤政廉政的具体要求;三是各部门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职责、工作目标和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四是执法人员的责任及队伍建设措施;五是行政执法程序和工作制度(执法人员培训、资格管理制度;调查取证、案件审批、执法文书、档案管理、重大案件备案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国家机关收费及罚没财物收缴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法制宣传工作制度;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应当建立的其他制度等);六是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七是考核奖惩办法。
    三、严格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
    为使行政执法做到公平、公正,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依法规范;另一方面要实行公开执法,接受外部监督。要把执法公示制作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突破口,在全县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第一,凡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机关或部门,只要涉及审批、许可、收费、处罚的执法项目都必须实行公示制。第二,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办事期限和结果、收费标准、处罚种类及标准、承办机构和执法人员及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方式等。第三,公示的形式主要有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利用新闻媒体公告公示等。各单位可根据各自执法工作的特点、办公场所设施的具体条件确定。但不管采取哪种公示形式,都要以方便管理相对人办事为出发点,做到内容完整准确、职责权限清楚、程序简单明白,一目了然。现在已经推行的单位,也要按照上述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执法公示制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执法公示制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评议考核、责任追究
    做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是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关键,各乡镇(街道)、各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追究的程序。针对目前行政执法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各行政执法单位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约措施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要认真探索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对评议考核内容、标准和实施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执法部门每年年底要将本单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将按照评议考核的内容、标准严格实施考评,奖优罚劣。并不定期抽查各单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通报检查结果,对责任制目标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不力,没有完成责任制目标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要追究责任单位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OO五年五月三十日<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浦江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pujiangxian/20210606/289533.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