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江北区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19)》的通知
朗读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宁波市江北区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19)》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9日
宁波市江北区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
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1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产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42号)文件精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宁波都市旅游核心区和长三角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对照《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指南》,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的建设目标,坚持系统化思维,深入实施“全域都市化、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按照四大核心功能产业定位,将全区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谋划。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加快产品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等措施,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融合发展为路径,创新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宣传方式转变,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 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力争实现三个“全面”,打造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实现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全面建立。整合各方力量,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在领导体制、综合协调、联合执法、统计评价、多规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统筹推进、综合监管、部门联动、协调高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动力,实现旅游业从行业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二)实现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全面确立。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创建省、市级各类旅游融合类品牌5个以上;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30个以上;新增四星(花)级以上酒店及精品酒店5家、民宿客栈15家。
(三)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覆盖。不断提升全区旅游服务环境,形成网络化的道路交通、旅游厕所、精品步道、休憩设施等基础设施体系,全域化的集散中心、咨询服务、智慧旅游、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品质化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区域景观体系,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
三、重点任务
(一)体制机制全域创新
1.增强旅游综合管理职能。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旅游产业规划、综合监管、政策协调、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等职能。加强重点街道(镇)旅游管理机构、专职人员配置;加强旅游与规划、国土、发改、农水、住建(交通)、综合执法(城管)、文化、商务、体育、市场监管、审管办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
2.建立健全旅游执法联动机制。探索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联合执法体系改革,进一步创新“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加大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质监等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力度。建立旅游、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城管、物价、文化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实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
3.探索区域旅游统计改革。在省、市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借鉴全省县域旅游统计改革试点的先进经验,建立专业旅游统计队伍,配备专职人员,积极推进区域旅游统计和核算方法改革。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建立旅游产业基础名录库,健全全域旅游统计网络,构建相对科学的旅游统计与产业贡献测算体系。
(二)旅游产品全域覆盖
1.旅游规划全域化。按照多规融合理念,科学编制《江北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化“两带一集群一绿道”和“三线五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衔接融合,增强区块开发和项目落地的可行性。加强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建立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点、线、面”结合,构筑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突出重点,抓好慈城古县城、保国寺荪湖旅游度假区、泛老外滩等三大旅游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整合串线,抓好北山乡村休闲带和姚江甬江文化休闲带的规划开发;面上出彩,抓好慈城姚江农业公园、洪塘都市农业园区、庄桥甬上慢村、甬江城市庄园和北山乡村康养区等五大农旅融合区块规划建设。着力关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充分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注入“旅游”元素。
2.核心景区品质化。统一思想认识,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慈城·保国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古城核心区环境和风貌协调。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底蕴,丰富各类游乐产品建设和休闲旅游业态,配套完善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响“江南第一古县城”品牌。加快推进保国寺荪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招引主题游乐项目,丰富以多类型住宿为重点的度假旅游产品。加强老外滩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力度和资源整合,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城市客厅、文化沙龙、时尚商圈”的定位,积极打造国际化特色明显的市级城市功能平台和都市休闲旅游地标。
3.项目建设景区化。坚持“建项目就是建风景”理念,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更加注重景观、文化、历史等体验元素,将一个个项目建成一个个景观。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联系旅游重大项目制度,以“六争攻坚”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实现在建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完成实际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慈城·保国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保国寺荪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姚江国家农业公园、畈里塘乡村综合体等项目开发建设。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招引开发旅游类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高等级酒店、主题游乐场等新型优质大项目。
(三)旅游产业全域融合
1.打造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小镇。大力推进洪塘街道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加快推进膜幻动力小镇、前洋E商小镇、宁大云创小镇等建设,按照国家3A级景区要求,加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完善休闲旅游要素配套。
2.全面开展村庄景区化创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培育乡村民宿、乡村庄园、休闲农园等多种乡村业态,积极融入节庆、文化、艺术等新元素。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精致化。开展乡村景区化建设,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每年完成6个以上省A级景区村庄建设(含2个省3A级景区村庄)。
3.多维度推进“旅游+”建设。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时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构建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标志景观和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建成一批生态公园、休闲街区、特色购物场所、商务会议基地。结合北山游步道和滨江休闲绿道,大力发展绿道(步道)经济和赛事经济。依托姚江、慈江等丰富的水上资源,发展游船游艇、水上运动、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依托现代都市工业,鼓励品牌企业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工艺品,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4.培育全域旅游品牌企业。制定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浙商回归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培育一批行业品牌、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特色涉旅企业。
(四)旅游公共服务全域配套
1.构建旅游交通全域网络。谋划推进区游客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建设,加强通景公路交通干线、绿化景观和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建设。优化完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与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交班线,努力开通辖区主要景区间旅游专线,全力打造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滨水型、山林型、田园型等多类型的绿道慢行系统(步道系统、自行车路网系统)并覆盖全区,完善配套设施,沿线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驿站。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江北政策 > 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jiangbeiquwenguangxinwenchubanju/20181011/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