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3〕158号
关于转发常山农信普惠金融工程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县农信联社制订的《常山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县农信联社要把实施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的主抓手,加强规划管理,明确重点任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化任务落实,突出目标考核;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效果。有关部门、单位要研究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共同推进常山农信普惠金融工程。县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要积极支持县农信联社开展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社保卡、公务卡、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种粮直补等财政、社保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代理发放。县人行、银监等部门要在支农再贷款、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支持。新闻媒体要对常山农信普惠金融工程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9月12日
常山农信普惠金融工程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
常山农信联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加快金融改革的要求,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促进“两富”现代化常山建设,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3〕99号)精神,结合常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体系内的创新,为传统金融服务不能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常山农信系统致力于普惠金融建设,通过提高支农支小贷款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街道)的服务体系,让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
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农信“四主”定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方向、打造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巩固社区银行的主阵地、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渠道),通过实施农信普惠金融工程,加大对我县农业“两区”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住房改造等重点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生工程。
常山农信因农而生、为农而兴,长期以来扎根农村,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目前,常山农信网点数量达25个,占全县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0%,拥有员工270人,支农联络员292人,服务覆盖30万户客户。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的常山农信实施普惠金融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大局原则。坚持以县委、县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导向,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更好地服务“两富”现代化常山建设。
(二)全覆盖原则。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积极提升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三)可持续原则。坚持常山农信定位与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相结合,坚持普惠金融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可持续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积极开展“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五大行动,积极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街道)的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创业融资更容易,享受农信金融服务更便捷,获得实惠更广泛。
(一)以产品为核心,推进创业普惠。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服务模式,结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农场信用贷款和“星贷通”微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农民创业、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实现普惠产品大众化,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客户都能得到金融支持。计划到2015年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达到3亿元、16亿元和18亿元,惠及客户6万户以上。通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实行优惠利率、简化贷款手续等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信用,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二)以科技为支撑,推进便捷普惠。实施“丰收三网”战略,实现机构网、电子网和人员网格化,让每户农户享受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结合“山区经济”特点,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全覆盖”,通过增加无人银行、银行卡助农服务点、便农自助金融服务终端,不断提高银行卡使用范围。以丰收村村通工程为基础,加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快人员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农村金融指导员和支农信息联络员队伍,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努力让广大城乡居民不出村(社区)就能得到金融服务,打通我县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以信用为基础,推进阳光普惠。充分挖掘信用资源,体现信用价值,营造信用环境,实现普惠信用价值化。推进丰收信用工程,完善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银政、银村、银农、银商、银企共建,实现整体授信、整体批发。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公开贷款种类、条件、利率、流程等政策,实现信贷阳光化操作和标准化放贷。计划到2015年末,创建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106个,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9万户,评定信用户6万户,信用户覆盖面达76%。
四、五大行动
(一)网络覆盖行动。
1.完善物理网络。把握“四化同步”发展趋势,以中心镇、产业园区和新农村人口集中村为网点建设的重点突破口,物理网点、自助渠道并重。在现有的25个网点基础上,对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优化网点布局。探索设立人工与自助结合的全能型金融便利店,推行服务人员驻店模式,重点加大农村地区设置简易型和自助型金融便利店,由客户经理定时驻点服务。计划到2015年末,营业网点达26个,无人银行5个,布设ATM机53台,银行卡助农服务点213个,农信金融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342个,普惠金融村级全覆盖,实现农户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不出村。
2.打造电子网络。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移动网络,增强跨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为载体,加大电子化网络建设,提高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和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电子交易替代率达60%以上。
- 上一篇:关于设立天马街道综合统计站的通知
- 下一篇:关于建立县九景衢铁路建设指挥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