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响应我县“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号召,进一步丰富我镇新农村建设内涵,切实改善我镇水源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的总体部署,我镇决定开展以转变干部作风为目的、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内容的“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专项行动,现提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四边三化”、“双清”行动、“治水”行动等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县乡村三级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为抓手,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打造具有青石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一)镇域水环境明显改善。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猪养殖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在2013年底完成大塘后村、湖头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18个行政村水环境整治全覆盖,镇域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85%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县级以上生态村占行政村总数80%以上,全镇水环境明显改善,常山港、虹桥溪、马车溪、里山溪等主要水系水生态明显优化、水景观明显提升。
(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在完成农村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的要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对照美丽乡村创建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到2014年底,完成砚瓦山村、马车村、溪口村、大塘后村4个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打造建设,基本建成从砚瓦山村至大塘后村的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风景线。面上,从2014年开始,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创建申报制,分层分类推进我镇行政村“六美”整体创建和单项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六美”单项村,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三)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开展“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重谋划、强服务、抓落实,实现服务基层的观念有新增强、能力有新提高、措施有新改进、工作有新成效。各行政村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带领农民群众建设好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机关干部政绩考核和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染处理规范和常识,提升群众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全面清理农村露天成堆垃圾和黑臭坑沟,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着力恢复和拓展河沟池塘等水域功能,改善农村水环境。到2016年底,实现我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100%。
(二)全面开展企业污水治理。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要求,优化我镇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和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力度;以石产业加工废水、来料加工边角料废弃物污染为重点,关停整转一批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和产业,改造提升石产业加工企业,规范来料加工企业行为,提高经纪人环保意识,全面推进工业污水防治、农业企业排污整治。结合我县“智慧环保”建设,完善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加强饮用水源等重点水域保护工作。到2016年底,实现我镇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
(三)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减量提质转型”要求,抓好我镇生猪养殖总量控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监管,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禁止镇外资金、人员新进我镇从事畜禽养殖,病死畜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加强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对胡柚专业合作社、柚果加工点进行排污监管,有效处理胡柚柑橘烂果。到2016年底,全镇生猪饲养实现规模化管理;病死畜禽得到无害化处理;柚果加工实现产业化提升。
(四)全面开展集镇污染源治理。加大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集镇污水管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集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规范整治餐饮点、菜市场等排污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向河道倾倒垃圾,在河岸、路边乱搭乱建等行为。到2016年底,实现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
- 上一篇:关于刘燕同志任职的通知
- 下一篇:新昌乡关于成立新村筹建工作组领导小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