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水平,根据全县“推进五水共治 共建生态家园 打造美丽乡村”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的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以转变干部作风为目的、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内容的“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现提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治水”行动、“双清”行动、“四边三化”等决策部署,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深入开展“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打造具有芳村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一) 镇域水环境明显改善。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矿产业等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20个行政村水环境整治全覆盖,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出境水水质、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行政村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镇水环境明显改善,芳村溪、东源溪、新昌溪(芳村段)、寿源溪等主要水系水生态明显优化、水景观明显提升。
(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在完成农村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的要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到2014年底,力争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面上,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行申报制,分层分类推进行政村“六美”整体创建和单项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六美”单项村。
(三)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开展“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推动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察民情、重谋划、强服务、抓落实,实现服务基层的观念有新增强、能力有新提高、措施有新改进、工作有新成效,健全服务基层长效机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重点任务
着重从六个方面深化生态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一)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染处理规范和常识,提升群众生态意识和文明素养。推行“贺田模式”,全面清理农村露天成堆垃圾、露天厕所和黑臭坑沟。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着力恢复和拓展河沟池塘等水域功能,改善农村水环境。到2016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二)全面开展工业污水治理。加大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和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力度,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等重点水域保护工作。到2016年底,全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
(三)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减量提质转型”要求,抓好生猪养殖总量控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监管,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化肥农药污染治理等工作。到2014年底,全镇生猪饲养量控制在1.9万头以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100%以上,病死畜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农药使用量减少20 %以上。
(四)全面开展集镇污染源治理。加大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集镇污水管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集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规范整治餐饮行业排污,严厉打击违法向河道倾倒垃圾、在河岸乱搭乱建等行为。到2016年底,实现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
(五)全面开展河道整治。大力推进河道采砂管理整顿、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监管、水土保持、河道生态修复等工作;严格落实河道保洁责任,实行河长制,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到2016年底,全面禁止河道采砂,全面禁止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和山塘投饵、施肥养殖,综合整治河道,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物”。
(六)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以水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做好农村和集镇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时,统筹做好“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围绕“六化六美”目标,结合水环境整治,加大力度、分层分类开展申报制创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和家庭农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
四、方法步骤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原则,生态指导员入村指导水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安排三年时间,具体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10月中旬—2014年2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制定行动总方案和专项行动方案。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镇上下联动参与的浓厚氛围。生态指导员按照农村水环境整治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入村调查,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情况,填报调查表,形成调查报告,建立生态档案和美丽乡村档案。
第二阶段:制订方案阶段(2014年3月)。各村生态指导员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掌握的问题,提出联系村的水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措施;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生态指导员上报资料,集中分析,专项审核,形成生态家园建设方案上报。确定1个污水治理示范村、1--2个污水治理重点村、若干个污水治理实施村,制订方案、谋划项目、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行先试,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第三阶段:集中行动阶段(2014年3月—2014年底)。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选取2—3个行政村,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村、主干道沿线、水源保护区等重点村的整治提升。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力度,2014年完成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改善污水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能力。结合水环境整治,完成2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建设,力争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精品村、精品区块、敏感水体保护示范村和后进转化示范村。各村生态指导员该阶段要根据实施方案进行跟踪指导、督促推动。
第四阶段:持续推进阶段(2015年1月—2016年底)。集中推进阶段完成的实施村,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拉高标杆,持续推进。其中,2015年完成6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程,2016年完成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程。同时,以2015年为重点,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开展美丽乡村提升工作,2016年着力抓好整治的扫尾工作,最终实现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已达标的生态村要进一步争创优秀生态村。
五、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