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山县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15〕90号
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卫生人才整体素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现制定加强常山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目标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抓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激励等环节,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激励并重,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宏观管理、科学规划。按照重宏观、出政策、抓协调、强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县卫生人才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增强规划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突出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重点,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明确工作方向,找准各层面人才的定位,确保有效实施。
(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为重点,城乡一体、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人才配置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区域分布更趋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全县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我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具体目标任务
1.创建省级重点(扶持)等类别学科2个及以上;
2.纳入省151人才培养周期内人员保持2人及以上;
3.纳入省医坛新秀培养2人及以上;
4.创建市级重点(扶持)等类别学科3个及以上;
5.纳入市级拔尖人才实现零突破;
6.市级名医、名中医、专家5人及以上;
7.纳入市115人才培养周期内人员保持10人及以上;
8.纳入县级拔尖人才3人及以上;
9.卫计系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达到700人,占系统人才总量65%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达到20人及以上。
10.卫计系统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500人,占系统人才总量45%以上,其中高级职称达到140人及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规划引领,强化卫生人才宏观管理
坚持“部门协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从重宏观、出政策、抓协调、强服务入手,建立健全卫生人才队伍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县卫计局牵头编制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卫生人才发展的近期任务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发展实际需要,负责制定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由县卫计局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动态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基层卫技人才需求计划。县编委办以满足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服务人员总床位数和实际工作需要等因素,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数,缓解当前医疗卫生单位岗位编制紧缺的局面。坚持人才协调发展的理念,以临床医学、医疗辅助技术、疾病防控卫技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医疗保健、设备维护、信息化管理、财务经营核算、行政后勤服务等各类技术人才协调发展。
(二)拓宽渠道,加大卫生人才引进招聘力度
1.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卫技人员招聘和引进所需的用编计划需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招聘工作由县卫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招聘方案和人员录用需经县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卫计系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卫生人才公开招聘工作。同时,为解决近年来卫生人才招聘困难问题,根据医疗卫生单位岗位空缺情况和人员需求实际,对医学类专业的人才招聘,由用人单位提出,经县卫计部门审核,报县人力社保部门审定通过后,适当放宽开考计划与符合条件的实际报考人数的开考比例;探索实行定向发布招录制度,对部分往年招录因报名不足核减较多的岗位,通过与部分院校联系,由县卫计部门会同县人力社保部门予以现场“一站式”公开招录并备案,提升招录成功率;对列入我县紧缺专业人才导向目录的紧缺岗位实行末位淘汰招聘制度。加强医学类应届毕业生招聘力度,卫计部门可根据实际,统筹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主动赴省内外高等院校招聘医学类优秀毕业生,并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人才交流会。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编外用工招聘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县卫计部门编制上报并经县编委办等部门核准的年度编外用人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按照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政审、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公示、签订劳动合同等程序,用人单位在人事部门指导、监督下组织开展编外用人公开招聘工作。
2.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建立卫生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研究、评估、分析人才需求信息,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才引智”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各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引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卫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参照《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智汇常山工程”的若干意见》(常委办〔2012〕38号)和《县政府关于县教育卫生系统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专题会议纪要》〔2013〕39号执行,实行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于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3.加强卫生“柔性人才”引进。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工作理念,通过院际、院校交流合作以及兼职、课题合作研究、带徒等方式,引进我县医疗技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的、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层次人才智力团队和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服务经验,为全面提升我县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预防保健能力提供政策支持。
(三)多措并举,推进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建设
1.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中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英才计划”、“骨干计划”和“新秀计划”,培养周期为1至3年。“英才计划”主要培养县级名医(名专家)、县级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名院长;“骨干计划”主要培养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包括骨干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基层实用人才;“新秀计划”主要培养近年来新招聘录用到本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中低年资医务工作者。分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医德医风建设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