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正文

常山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2021-06-23 常山县 收藏
朗读

前  言

2014年5月,水利部召开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2014〕101号)和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计〔2014〕30号)。常山县全面启动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以来,常山县水利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有力推进了小康社会建设。但治水兴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仍然面临防洪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利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十三五"时期是常山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5年,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水利发展仍面临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水利改革和管理中还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以研究解决。在深入研究"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基础上,开展"十三五"水利重大专题研究,谋划"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合理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规模,研究提出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编制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及相关专项规划报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是常山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冲刺期,编制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入研究、统筹谋划,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了洪水防御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

“十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服务现代化农业的农田水利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信息化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基础上,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有关单位意见,根据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五”规划思路及省、市有关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常山县实际,编制完成《常山县水利发展“十五”规划》本规划通过制订今后五年内的水利发展计划,拟定2016至2020年常山县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对重要水利建设任务进行了研究和安排,更好地为常山县经济社会服务。

本规划成果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常山县水利局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目  录

前  言 1

1 水利发展现状和形势 1

1.1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1

1.2水利“十二五”建设成就 4

1.3当前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1.4“十三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4

2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8

2.1指导思想 18

2.2规划思路 18

2.3基本原则 19

2.4发展目标 21

3总体布局与主要任务 28

3.1 总体布局 28

3.2 主要任务 28

3.3 规划重大项目 41

4 投资规模及投资计划 42

4.1总投资测算 42

4.2分年度投资计划 44

4.3重点项目投资汇总 45

5 保障措施 47

5.1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行政 47

5.2 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47

5.3加快前期工作,确保投资需求 48

5.4 强化管理责任,健全协商机制 48

5.5 认真组织实施,推进公众参与 48

6 “十三五”重大项目 50

6.1常山港治理一期工程 50

6.2常山港治理二期工程 51

6.3龙潭水库工程 54

6.4阁底水利枢纽工程 55

6.5芳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56

6.6三衢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57

6.7长风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59

6.8芙蓉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60

 


1 水利发展现状和形势

1.1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1.1.1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18°15′—118°45′,北纬28°46′—29°13′,钱塘江源头。地处金衢盆地边缘和闽、浙、赣、皖四省交界毗邻地区。东临柯城区,南连江山市,西界于江西省玉山县,北与开化县、淳安县毗邻,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县域东西长46.0km,南北斜线长55.0km,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097.9平方km

 

2)地形地貌

常山县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并向东倾斜,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区丘陵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0%,河谷平原占15%、江河水系占5%,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作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常山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80%。东案乡白菊花尖为全县最高峰,海拔1394.70m。招贤镇大溪沿村为全县最低处,海拔72m。

3)水文气候

常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0℃,极端最高气温41.8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9.2℃。无霜期在海拔200m以下地区为238天。常年降水量1600~1900mm,最大为2587.5mm,最小为1120mm。

4)河流水系

常山水系分属钱塘江水系与鄱阳湖水系。属钱塘江水系的河流有常山港及其支流。属鄱阳湖水系的河流有球川溪。属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1021.0km2,属长江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77.9km2常山港上游段为马金溪,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青芝塛尖,流至开化县华埠镇与池淮溪汇合后称为常山港,向南转东,在柯城区双港口与江山港汇合处注入衢江。主要支流有龙绕溪、南门溪、虹桥溪、芳村溪等。

5)水资源概况

常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845.5mm,平均年河川径流量12.85亿m3。2014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5.0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11 m3。全县总用水量1.6361亿m3,其中:农、林、渔、畜用水占52.0%,工业企业用水占32.8%,城镇公共及居民生活用水占12.9%,生态环境用水占2.3%。

 

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主要以蓄、引水工程为主,目前常山县现有3座中型水库,分别为芙蓉水库、千家排水库及狮子口水库;10座小(1)型水库;74座小(2)型水库;218座1—10万m3山塘。全县水库山塘总蓄水库容为18500万m3。现有千红、狮子口、长风3个中型灌区,建有农村水电站20座,规模农村饮用水工程11个,小堰坝837处,小泵站177处,水闸工程41座,堤防421处。

 

1.1.2 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和人口

常山县辖6镇5乡3个街道。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33.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8万人。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7.5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

2)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107.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1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7.4:52.4:40.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1768元,比上年增长7.8%。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47亿美元。

1.2水利“十二五”建设成就

“十二五”以来,常山县水利工作围绕规划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清水河道建设、千万亩十亿方工程等,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启动和实施了“强塘”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民生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1 强塘工程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对25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计划投资9364万元。2011年、2012年分别加固病险水库6和8座,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已完成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占规划的56%;预计“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27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1187万元和3099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5066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8662万元。

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干堤加固):“十二五”期间规划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干堤加固)建设堤防20.426km,计划投资3.07亿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共计完成5.77km堤防建设,占规划的28%;预计到“十二五”末能够完成16.754km。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8608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4.4亿元。

中小河流治理“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和加固堤防、护岸5km,计划投资3000万元。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堤防长度5.8km和4.77km,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完成10.57km堤防建设,占规划的211%;预计到十二五末能够完成15km。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2248万元和2841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5089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8089万元。

小流域治理:“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和加固堤防、护岸38.6km,规划项目12个,计划投资1.33亿元。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堤防长度6.0km和6.9km,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完成12.9km堤防建设,占规划33.4%;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18.9km。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1323万元和1895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4018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9578万元。

1.2.2 农村水利

“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全面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能力,农村水利基本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遇枯水年份,社会各项用水得到保证,遇枯水年份,城乡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得到保证,其他生产用水不受大的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解决和改善1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投资1.1亿元。2011年、2012年分别解决了1.81万和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3年6月30日已解决了6.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规划的60%预计到2015年能够解决10.9万人饮水问题。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1864亿元和3911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6435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1.1亿元。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池塘1178整治农村河道183.7km,计划投资2.2亿元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农村河道整治35km和35km,池塘治理25亩和30亩;截止至2013年6月30日完成农村河道整治90km,池塘治理75亩;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能够完成农村河道整治184km,池塘治理200亩。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2300万元和2400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5300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1.08亿元。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千红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衬砌干支渠42.8km,续建干支渠59.4km,改善灌溉面积5.82万亩,总投资9237万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5621万元。截止2013年6月30日完成千红灌区一期工程,改善3.1万亩灌溉面积,完成投资2861万元;预计到2015年能够新增1万亩灌溉面积,改善10.82万亩灌溉面积;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6861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整治山塘86座,改造泵站92,改造引水堰坝124座,渠道衬砌改造640km,计划投资1.9亿元2011年完成山塘整治18座,泵改造20座,引水堰坝改造25座,渠道衬砌改造65km;2012年完成山塘整治30座,泵改造21座,引水堰坝改造30座,渠道衬砌改造70km;截止至2013年6月30日完成山塘整治48座,渠道衬砌改造175km,泵站改造54座,引水堰坝改造72座;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能够完成645km渠道衬砌改造,86座山塘整治,92座泵站改造,124座引水堰坝改造。

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投资3600万元3957万元,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8557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1.94亿元。

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微喷灌节水灌溉面积1.29万亩,计划投资1347万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已新增0.72万亩微喷灌节水灌溉面积,占规划的56%;预计到2015年能够新增1.3万亩微喷灌节水灌溉面积。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917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1961万元。

低丘红壤开发治理:“十二五”期间计划全完成低丘红壤开发0.77万亩,计划投资2545万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完成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面积0.24万亩,占规划的31%;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低丘红壤开发面积0.5万亩。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850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1760万元。

1.2.3 水资源保障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和建设小型水库等措施,确保我的水质、水源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水电资源,积极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提高水力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水源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张家弄水库续建工程和新建岩前水库,计划投资2061万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水源工程项目还未实施。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能够完成投资1.12亿元。

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芙蓉水库和千家排水库等水源地进行水土保持、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水源安全,计划投资1.5亿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已完成工程投资500万元,占规划投资的3.3%。预计整个十二五能够完成投资1200万元。

水电工程:“十二五”规划新增装机容量1.14万kw,计划投资6.9亿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已新增水电装机0.04万kw,占规划的3.5%;预计到“十二五”末能够完成1.14万kw水电装机容量。“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378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能够完成投资1.03亿元。

1.2.4 水土保持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全县10条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9km2,计划投资3038万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km2,占规划的40%;预计到2015年能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km2“十二五”中期已完成工程投资1500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能够完成投资3038万元。

1.2.5 水利管理

行业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2座水位站、11座水雨情遥测站、9处取水实时监控设施,开展水利普查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计划投资7418万元截止至2013年6月30日,完成6座水位站、7处水雨情遥测站建设、9处取水实时监控设施建设,完成水利普查工作,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正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800万元。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7座水位站,1座水文站和11座水雨情遥测站、9处取水实时监控设施建设。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投资5200万元。

水资源管理:《规划》中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末期,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加快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实行用水效率红线控制。建立分类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水资源使用权流转。“十二五”以来,全县不断推进水源地安全保障功能建设、水功能区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表1.1                                      “十二五”主要指标分析统计表

水利发展目标有关指标

“十二五”各年度执行情况

十二五

备 注

2011年

2012年

2013年6月

到2015年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10.9

约束性

1.81

3.8

0.9

可完成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

25

预期性

6

8

0

可实现

独流入海(干堤加固)建设堤防长度(km)

20.426

预期性

2.77

3

1

有望达到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堤防长度(km)

5

预期性

5.8

4.77

0

可完成

小流域治理工程 建设堤防长度(km)

38.6

预期性

6.0

6.9

0

较难实现

农村水环境整治 河道长度(km)

池塘面积(亩)

183.7

170

预期性

35

25

35

30

20

18

有望达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山塘整治(座)

86

预期性

20

30

5

可完成

泵站改造(座)

92

预期性

20

21

13

有望达到

引水堰坝改造(处)

124

预期性

25

30

17

可实现

渠道衬砌加固(km)

640

预期性

65

70

40

有望达到

微喷灌等节水工程(万亩)

1.29

预期性

0.3

0.32

0.1

可完成

 


续表1.1                               “十二五”主要指标分析统计表

水利发展目标有关指标

“十二五”各年度执行情况

十二五

备 注

2011年

2012年

2013年6月

到2015年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新增灌溉面积(万亩)

0.5

预期性

0.1

0.1

0.05

可完成

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5.82

预期性

1.5

1.6

0.6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0.6

预期性

0.494

0.497

0.499

较难实现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m2)

47

预期性

9

9

4

可完成

新增水电装机(万kW)

1.14

预期性

0.02

0.02

0

较难完成

低丘红壤开发面积(万亩)

0.77

预期性

0.1

0.1

0.04

可实现


1.3当前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常山县水利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随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亿元的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常山县明确打造“实力工业、休闲城市、美丽乡村”发展新战略的重要时期。与之相比,常山县水利建设的标准和发展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惠及人民的小康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3.1防汛防台抗旱体系薄弱环节急需改善

常山县城市及重要集镇基本沿常山港布局,目前仅有县城的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青石、招贤等局部地段甚至达不到10年一遇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沟的治理也需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新完善。面对洪涝台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求,常山县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等危害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城镇和易涝地区防洪排涝能力、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均有待提高,水利工程安全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常山县已对主要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还有部分水库、山塘的有待整治,任务依然繁重。

1.3.2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有待完善

常山县水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间供水能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十二五”期间,龙潭水库、岩前水库、张家弄水库水源工程均没有实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备用水源缺失,一旦遇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供水安全难以保障,水资源广域、长效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农村供水水质、水量等还存在问题,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有待加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急需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

1.3.3农田水利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常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生产关系的需要,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常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山塘出现病、险,机埠老化,堰坝冲刷、塌损,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正常发挥效益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喷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速度不快。随着越来越多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运行,建后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在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

1.3.4水生态安全保障仍需深化

近年来,常山县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以及行动,境内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在河道生态化建设和生态化改造方面先行先试,在龙绕溪防洪堤建设中尝试采用新型生态材料,加强生态断面设计和建设。然而,与建设美丽常山重要生态屏障的区位定位相比,水生态保护工作仍然需要深入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力度仍需加大;中小流域河道生态修复仍有较多河流尚未实施,河道治理建设中生态理念的融入仍需全面深化,河湖连通体系尚不健全;居民享受水环境空间不足、载体形式不够丰富;美丽乡村建设仍需进一步推广。

1.3.5水利、水行政、信息化管理能力仍待加强

近年来,常山县不断强化水利管理和依法行政,推进规划先行制度,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但是制约水利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水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尚不完善,涉水事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备,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尚有差距,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宽,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水资源管理奖罚机制仍不够健全。水利服务支撑体系亟待加强,重建轻管的现象仍然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仍不齐备,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技术推广进度缓慢,进一步制约水利发展的步伐。

1.4“十三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预计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将达到35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0%,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十三五”时期,既是常山县打造“实力工业、休闲城市、美丽乡村”发展新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县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和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

1.4.1“十五”时期水利发展的机遇

1)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省、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有良好的机遇。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常山县经济、社会和文化正孕育着新一轮飞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是水利发展的强劲动力。

2)综合实力增强为增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和社会财富增加,为进一步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融资途径多样化提供资本基础,是水利建设有利的物质条件。

3)社会水资源保护、节水、水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为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八大做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后,常山县县委、县政府以“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广大群众通过身边的截污纳管、生猪禁养、农村饮用水等工程,加强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节水用水等社会意识,为水利发展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

4)以往扎实的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基础。

常山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在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水利科技进步与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水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水利发展创造了条件。

1.4.2“十五”时期水利发展的挑战

1)传统治水理念挑战

传统的防洪减灾以水库、堤防等工程措施为主导,忽视了防汛调度等非工程措施的作用,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无法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水资源配置多为“粗放型”,忽视了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生态、环境功能,缺乏节约保护意识;传统的水环境治理中,忽视了水生态、水环境的负面作用,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生物绝迹;传统的治水理念缺乏人水和谐发展,占用河道,侵占洪水行泄和调蓄空间以及浪费用水、污染水资源等突出问题,加重了治水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加了防洪、水资源配置的难度和成本。

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根据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打造“实力工业、休闲城市、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水利工程建设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协调好工业生态、休闲、景观用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用水结构和用水布局变化提出了新的供水需求;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成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主导因素。

3)水利建设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水利是公益性很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社会融资难等特点。长期以来,水利建设投入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到目前易于实施的水利工程已相继实施,未来治水和水资源开发以及水环境治理的难度与成本将越来越高,投资约束会影响规划项目的实施和水利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4)水利管理体制性问题突出。

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管理体系;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水利工程水价和水利公共服务的价格长期背离,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水利技术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不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也是制约水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常山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shanxian/20210623/328830.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