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关于推广农村垃圾分类“123”工作法的实施意见
各行政村、乡属各单位:
为加快全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向纵深推进,彻底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进一步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就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123”工作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的重要指示,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及处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主要目标,通过提升源头分类水平、完善终端处理能力、畅通回收利用渠道等措施,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四分”处理系统,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目标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123”工作法主要内涵:“1元”:即以村规民约为基础,以村为单位,每人每月缴纳1元保洁经费;“2分”:即按“可烂”和“不可烂”进行简单分类;“3化”:即实行保洁市场化--保洁由市场处理,管理网格化--村庄形成垃圾分类的管理网格,监督信息化--通过钉钉、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时时监管,辅助垃圾分类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到2018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本实现“两个三”即:源头分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和示范乡乡创建“三个全覆盖”,垃圾减量率达30%以上。主要做到垃圾“四分”:
1.分类投放。农村生活垃圾先由农户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好,定期集中到村垃圾兑换超市兑换日用品,再将其它垃圾按“可烂”和“不可烂”两类标准进行分类;农户门口放置“可烂”和“不可烂”两只小垃圾桶,村庄垃圾投放点放置“可烂”、“不可烂”、“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四只大垃圾桶。
2.分类收集。要将分好的“可烂”和“不可烂”垃圾进行分类统一收集,原则上要求保洁员上门回收至统一的分类垃圾桶内,力争实现垃圾收集不落地。
3.分类运输。农村分类垃圾要利用密闭式分类清运车进行收集清运。其中“可烂”垃圾运送至就近的堆肥站或沼气站;“不可烂”垃圾运往我乡垃圾中转站,再转运至县垃圾填埋场。
4.分类处置。要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联建”方式,科学规划布局“可烂”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实现村村有终端覆盖。同时,按照“可烂”和“不可烂”垃圾不同的处理模式,妥善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现垃圾的有效减量。大件生活用品垃圾、建筑垃圾由各行政村统一收集存放,集中统一进行处理。
三、开展专项行动
1. 源头分类整村行动。狠抓源头分类,夯实分类基础。①做好“分类培训”。分层分村办好垃圾分类培训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驻乡部门、学校、家庭、企业、来料加工等活动,确保每个村民完成垃圾分类轮训。②开展“保洁收费”。要因村制宜,调整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每人每月缴纳1元以上保洁经费的收费制度,完善资金筹措体系。③创建“分类示范”。每个村都要创建1个以上垃圾分类示范线路或区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域开展示范村创建工作。④推广“市场保洁”。要求市场化保洁的村数至少达到50%以上。将“垃圾分类”成果纳入保洁员的考核中,各保洁员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的垃圾分类成果和全年考核挂钩。⑤实行“网格管理”。利用四个平台,发挥网格员作用。网格长平时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率先垂范作用。⑥成立“监督队伍”。每个村都要成立一支“监督小分队”,成员可由村老党员、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组成,每日对农户的垃圾分类进行检查,实行一月一通报,做的好的农户进行奖励,做的不好的通报批评。
2.收集处置“三批”提升行动。弥补设施、队伍等硬件短板,进一步提升垃圾收集处置能力。①“选好一批”保洁员,按每500人左右配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选足配齐。②“配备一批”垃圾分类收集桶,其中农户垃圾桶为每户2只,村内的集中垃圾桶按4只/50户的标准配备。③“提升一批”运行时间较长,处理工艺落后的垃圾中转站,确保乡乡垃圾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渗滤液处理能力符合要求。
3.回收利用“两项”探索行动。将垃圾回收利用渠道作为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的“最后一块拼图”。①提升垃圾兑换超市,继续提标改造现有的垃圾兑换超市,鼓励各村创新,如流动垃圾兑换车、市场化等运维模式。②培育回收站点,要通过培育回收站点,畅通垃圾回收渠道,采取财政奖补的形式,对收购量大、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回收点进行奖励。
3.回收利用“两项”探索行动。将垃圾回收利用渠道作为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的“最后一块拼图”。①提升垃圾兑换超市,继续提标改造现有的垃圾兑换超市,鼓励各村创新,如流动垃圾兑换车、市场化等运维模式。②培育回收站点,要通过培育回收站点,畅通垃圾回收渠道,采取财政奖补的形式,对收购量大、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回收点进行奖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村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从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乡党委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专班,各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和工作机构,做到主职干部亲自抓,并落实好专职工作人员。各村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培养群众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