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常天办﹝2018﹞64号
关于印发《天马街道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切实做好今年及今后我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天马街道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八年九月十八日
天马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8年9月18日印发
天马街道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一、基本情况
天马街道共有12个行政村、六个社区。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据调查,目前我街道范围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大致可分为滑坡、地面塌陷、岩体崩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其中滑坡8处、岩体崩塌3处、泥石流2处。按照危害程度分,重大级的3处,较大级的2处,一般级的8处。上述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分布状况受到地形地貌、气象及人为工程活动等条件的影响,属地质灾害相对易发地区,被列为地质灾害一般级监测乡街道。
1.采石、采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周塘、天马、天安、和平等行政村,过去采矿业比较发达,人为地破坏了地质生态环境,主要是挖掘留下的不稳定斜坡,山体采空等因素,且大量矿石废渣堆积于山前沟口,汛期极易形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城区及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区西侧地质构造为杂质灰岩,可能存在地下岩溶现象。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区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区内建筑高楼、修筑桥梁、铺设地下管道等重要工程的增多,势必会破坏现有地表应力的平衡,造成局部地段因地下岩溶导致地面塌陷等灾害。
3.重点村劈山、切坡建房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和平、天安、五联、天马、东港、蒲塘等山区村,因土地面积有限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其重要地质灾害点均因人为劈山建房、砌坡建房等因素造成的,极易造成土体滑坡。
二、灾情预测
根据我街道地质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预测,我街道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2—10月份。5月上旬至7月下旬的梅汛期由于降水偏多,土层含水处于饱和状态,在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达50㎜能以上或连续降雨2天以上),极易诱发以山地风化残坡积土土体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岩石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8至9月台汛期降雨强度极大,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地质灾害。
重点防灾地段是:坡度在>25度以上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山区,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国道线及县乡公路、机耕路两侧、矿山废弃物堆放处及闭坑矿山的采空区、采矿场以及引水渠道边坡,特别是山区劈山建房对象等,要坚持主汛期抓重点,非汛期不放松,牢牢绷紧防灾这根弦,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监测、检查和防治工作。
三、防灾举措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街道、村两级都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片片长、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各村要确定责任领导、联络人员及联系电话,制定防治预案,并报街道备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上下联系,左右沟通。街道办事处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应急小分队、后勤保障组等,其主要任务是:
①总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全街道干部群众的抢险救灾,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指挥抢险小分队和后勤保障组的抢险救灾工作;
②抢险小分队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险情和抢险救灾措施,听取总指挥命令,对现场抢险救灾有先期处置权。
③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抢险救灾物资供给、通讯交通工具及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
④现场保卫、群众转移、道路交通等小组在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制定预案,防治在前。有关村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劈山建房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制定防灾措施。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国土员要向村(单位)和农户发放防灾明白卡,要建立明白墙、设置警示牌,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3.突出重点,加强巡查。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要指定专人跟踪监测,做好详细记录。在雨季尤其是台风期,更要严格执行定时检查制度,并提前做好紧急情况发生时的通知方式和人员疏散方案。
4.密切防范,落实措施。对新发现的不正常的地质灾害迹象,要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及县国土资源局。对已出现险情或有灾害隐患的地段要设立警示牌,要采取排险措施,可视具体情况,组织专人采取填埋裂缝,挖沟排水,减轻载荷,建造加固挡土墙等措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险情严重且无法治理的地段,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人群疏散、搬迁工作,尽量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