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4月20日下午,宁波前湾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正式开园。这标志着沪甬人才合作迈入新阶段。从园区的名字“ALA&CO”当中,就可以看出宁波与上海紧密的关系——“ALA”源自宁波和上海通用的“阿拉”。
宁波和上海,这两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因为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而“更近一步”。
十多年间,无数的车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大桥南北互通。数据显示,这些年,新区累计从上海引进项目41个,合计总投资978.67亿元,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6个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沪甬合作的成果越来越多。这其中最令人可喜的是,沪甬合作不单是项目数据的增加,更是有质的飞跃——从刚开始的产业项目合作,到后来的创新研发平台合作,以及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合作,再到一整片城市空间的整体合作。从产业到城市,再到人才,沪甬合作的视角不断立体化、人性化。截至目前,杭州湾新区已经从上海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1500人。
当前,各个区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争抢程度与日俱增。如此形势下,建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为什么要建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 助推宁波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沪甬合作示范区”与“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一看这两个名,就有很大关系。的确,沪甬人才合作是沪甬合作中的重要领域,建设人才合作先锋区是建设合作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建设沪甬合作示范区,是杭州湾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战略。2016年7月26日,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实质内容之一,《宁波杭州湾新区全方位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同时出台。此后,《宁波杭州湾新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浙沪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更大力度升级推进新区与上海“同城化”。
“加快建设沪甬合作示范区,与上海进行全方位对接,就是要依托上海这个平台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参与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赢得更多更优的国内外先进要素,帮助新区实现转型升级。”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当然,先锋区建设并不是杭州湾新区或者前湾新区的事。从《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中可以知道,该方案的落款单位为“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慈溪市委、中共宁波市委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委员会”,在指导思想中,落脚点为“助推宁波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宁波实现‘六个新突破’、奋力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保障。”
2019年7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宁波前湾新区。在区域发展目标中,有“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的表述。通过人才合作,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沪浙高水平合作。
同时,在市级层面,《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都为先锋区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建设行动方案》则提供了更加明确、详细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能建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 沪甬合作成果累累、经验丰富、基础扎实
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杭州湾新区在沪甬合作上成果累累、经验丰富,其中很多合作是综合性的。比如上汽大众作为重大产业项目进入新区之后,必然会带来一大批的技术人才。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宁波公司人才共计3401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18名。
沪甬合作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直观上看是创业创新平台的合作,实质上也会集聚大批人才。目前,研究院已经先后引进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长江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杭州湾研究院园区正式启用,研究院联合华东地区材料与工程研究领域的9个中科院所,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引进5个科研团队,研究院总人数206人,其中科研骨干89人。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常见问题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jianwenti/2021/0720/39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