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苍扶办[2007]11号
关于藻溪镇小心垟等6个行政村
实施整村搬迁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民政府:
苍南县人民政府苍政发[2005]245号文件同意藻溪镇小心垟村、昌禅乡大心垟村、高丰村、桥墩镇高山村、望里镇神山村、仙居山村等6个行政村合计1624户6903人实施整村搬迁。这6个村都是革命老区村,其中藻溪镇小心垟村、昌禅乡大心垟村、桥墩镇高山村还是我县重点库区村,藻溪镇小心垟村、昌禅乡大心垟村、高丰村属省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村。这6个村都是居住在高山、深山、远山,水、电、路、文教卫等基础设施缺乏,改善投资大、共享性差、效益低的村庄,居住在山上的农民生活也十分困难。要彻底摆脱6个村的贫困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下山脱贫。为了全面掌握该项工作进展,县农办整合归并后,专门落实一名扶贫办副主任分工此项工作,并多次深入乡镇调查研究,今年5月22日、6月29日和7月18日多次召开了6个搬迁村村主任、书记和乡镇长座谈会, 6月2日,陪同省交通厅康庄办同志到6个搬迁村进行督查。现将6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6个搬迁村目前现状
根据目前情况看, 6个搬迁村的下山移民进度是零,还没有一个成形的下山移民点。对此, 6月2日-5日省康庄办领导来苍南为期三天督查,总的不大满意。一是康庄路改整村搬迁下山脱贫是省交通厅薛振安副厅长在苍南调研得出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现在有点墙内开花墙外红的感觉,其他地方比我们快得多。二是按照我们目前的进度不能拨款。省财政厅拨给省交通厅的康庄工程建设资金滞留时间太长,省财政厅要收回,重新申请非常被动。三是认为我县力度不够,只开了个头,后续工作没有跟上。
下面把每个搬迁村目前的状况作简要概括:
(一)昌禅乡大心垟村。该村151户、604人,现长期居住在村里的有100多人。实行整村搬迁从本村村民经济上看非常困难。在2005年,原李先龙副乡长带队与灵溪镇坑源村进行协商,村里接收工作做好了,基本上同意落户,但是由于农保地不好调整,征地工作难度大,整村搬迁工作由此停止。村委感到目标含糊,无从下手,真的不行就造康庄路。
(二)昌禅乡高丰村。该村257户、1382人,现长期居住在村里的有80多老人,涉及7个自然村,集居分散,各自然村由于外出打工的村民就业地点不一,搬迁安置点也无法统一,有的想到金乡、矾山、灵溪等就业地落户,实行整村搬迁不太现实,再则大部分村民也无经济能力。村委及村民意见,要求享受康庄路和下山移民补助款,采取自行搬迁安置的办法,如这个建议不行,村民要求修路。
(三)藻溪镇小心垟村。该村265户、967人,其中畲族120人现长期居住在村里的有58人,2006年已有21户安置落实在宜山浃中堡村移民点,大部分村民意向搬到灵溪、凤池等地,且与灵溪镇后洋村,凤池乡双益村协商同意,但两个乡镇政府都不愿接收。按照村委意见,灵溪、凤池两地落户有困难,搬迁本镇(藻溪)也行,但要指定百丈井小区地块,而该地块又是农保地,镇里规划的地方村里又不接受,故此整体搬迁受阻。
(四)桥墩镇高山村。该村213户、820人,该村分上下两片,居住在下片有83户300多人,且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畲族)下片的农户交通较方便,都是等待叮歩水库上马后再移民,上片只有30多老人居住在原地。从调查情况看,67户要求采取自行购房搬迁安置,还有146户镇政府同意安置在该镇金山头村移民小区,地基以3.5万元一间的价格出让给高山村村民,每户收定金2000元,村民都交齐了定金。6月份桥墩镇政府要求村民补缴1.3万元,以达到1.5万元作为基础设施费。对这一决定,村民不同意,提出要康庄路的钱,桥墩镇城建办将原定金退还给村民。原先这个村给6个搬迁村起了一个好头,现在反而成了难点。
(五)望里镇神山村、仙居山村。神山村688户、2918人,仙居山50户、212人,合计738户、3130人,目前居住在村里的只有10来人,这两个村扶贫安置点确定在龙港西桥村大洋自然村。为早日走出贫困大山,村两委为前期征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西桥村委分别于2005年底和2006年上半年,签订了预征地协议,用地50亩,预付征地款10万元,同时还做老人协会和征地户的工作。2006年7月24日,原县委副书记苏庆明、副县长池方岳在龙港镇召开专题会议,形成[2006]45号会议纪要,要求龙港镇积极做好接收工作。目前碰到的问题是:龙港镇提出应由县政府再出一个“纪要”,明确搬迁村宅基地整理指标确定比例50%返回给龙港镇使用;神山、仙居山村委担心再过几个月,就要换届选举,如何向村民交代,而龙港镇西桥村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对已签订的征地协议是否认可,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二、存在问题
(一)乡镇和村都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在思想上缺乏大局意识,认为接收此类对象,更多的是麻烦与损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积极性不高。
(二)村民期盼早日走出贫困大山,由于目标方向不明确,无的放矢,村民人脉关系生疏,寻找安置点到处碰壁,6个搬迁村最大的难点是选址难、征地难。一些村民为了今后转让地基获利,没有较好地块不同意,各自乡镇拟定的安置点往往与村民要求难吻合。
(三)村干部“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至今为止尚未真正开展正面工作,把所有工作都寄托在政府身上,不去把握,不去争取,牢骚多理解少。个别村干部本身能力水平有限,在村民中威信不高,难以胜任担当起如此重大的搬迁任务。
(四)有一部分的群众因经济困难,即使所有政府补助全部到位,征地手续办好,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无力搬迁,尤其是昌禅乡两个村较为突出。
这项工作从开始到现在已整整两年,工作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搬迁群众看不到半点的迹象,村干部有思想,群众有情绪,群众对政府也有看法,况且该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四个乡镇六个村,总人口数超过蒲城、昌禅、凤阳、岱岭全乡人口,一旦到年底仍无进展,可能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现在已有部分村干部、群众在上访。
三、对策建议
(一)成立搬迁领导协调小组。这6个村整村搬迁下山脱贫,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利益关系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由县政府领导牵头,扶贫办、国土局、建设规划局、交通局、搬入乡镇、搬出乡镇、民政、财政、房管、教育、公安等部门组成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解决搬迁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乡镇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搬迁村内部协调处理方方面面工作,为搬迁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工作保障。
(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加快下山移民步伐”是省委“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市委、县委实施“富民攻坚计划”的一个战略重点,6个村整体搬迁更是重中之重,早就列入上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目前要以省交通厅督查为契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对6个村安置点移民数进行科学规划,把下山移民任务分解到现在暂居地集中的乡镇,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完成。县人大、县政府要加强督查,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在第二年用地指标上予以制约,并予以通报批评。
(三)迁入地以经济强镇、中心镇为主。为了使搬迁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有利于下山农民增加收入,安居乐业,建议搬迁地在灵溪、龙港等经济强镇为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下山农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下山农民的住房问题。现在已下山的农民大多分散在中心镇,靠租房或搭建违章房打工度生。因此,迁入地要以经济强镇、中心镇为主,以6个村现在居住地为依据,集中兴建下山脱贫小区。工程建设权限可以划归安居工程指挥部或所在乡镇政府。搬迁分配和移民户审核由县扶贫办落实。从目前调查情况看,迁入地大致可以这样分配:龙港镇501套、灵溪镇375套、金乡镇190套、矾山镇35套、宜山镇143套、桥墩镇117套,套型以90平方米/户为主,1户5人以上的适当增加套房面积,这可以降低移民户的搬迁成本。村里根据县下达的安置计划数,自行制定分配方案,做好分户落实工作。
(四)注重插花移民、分散安置。从调研情况看,这6个村情况各有差异,如村干部组织能力有差距和搬迁的积极性有差距,村民经济情况各不相同。因而不能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搬迁到灵溪、龙港等经济强镇,建一个套房约需资金8万元以上,但是,通过测算,包括康庄路补助资金在内,下山农民每户所得补助不到2万元。对于那些无经济能力在灵溪、龙港等经济强镇建房的农户,通过零星购房搬迁下山,应该享受同样资金补助。鼓励引导他们在城郊结合部购置空置的二手房。如取得户口迁移证并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契约并经村委会和当地乡镇盖章认可,可一次性领取下山移民资金补助。
(五)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启动6个村的宅基地整理。据实地调查,目前6个村真正住在山上的只有578人,占总人口的8.03%,且92%为老人。如果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利益驱动,激发6个村内在动力,对山上原居住地实施宅基地整理,这既可真正推动6个村下山移民,又可为县里增加用地指标。这次县政府制定了宅基地整理的奖励办法“通过宅基地整理每产生一亩折抵指标,复垦为旱地每亩补助13500-14500元”,根据苍委发[2005]81号《关于实施“富民攻坚三年计划”的若干意见》附件5《实施“富民攻坚三年计划”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意见》第七条:“鼓励移民户在原迁移点进行宅基地整理,适当提高整理补助标准,产生的折抵指标专项用于下山移民建设”。建议在县政府在奖励基数上再提高10-20%,且工程施工不实行招投标,根据我县《进一步加快下山移民脱贫的实施意见》第四条“由村委会组织实施”,让村民受益。康庄路的资金下达到户口迁入地乡镇,50%留给迁入地乡镇作基础设施费,50%直接补给下山脱贫户用于自行购置房屋,下山脱贫的补助按规定全部兑现。这从几个方面让下山脱贫对象享受最大的政策优惠,促使他们下山脱贫。
(六)给迁入地乡镇相应的土地返回指标。选址和征地是搬迁工作关键问题所在。必须考虑被征地所在乡镇和村的既得利益,以减少麻烦与阻力。建议予以一定比例的土地返回指标作为补偿。同时建议今后跨乡镇下山异地脱贫也确定一个比例予土地指标返回。
附件:6个村现居住的基本情况表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日
抄送:县委办,县府办,县交通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章方璋书记,黄寿龙县长,张洪国副书记,邱华萍副县长,董旭斌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