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苍村整建办〔2008〕01号
苍南县“百十工程”建设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把“百十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和重要抓手有力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百十工程”总体上呈现出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建设内容逐步拓展、工程质量逐步提高、工作氛围逐步浓厚的良好态势。全年共有56个整治村通过了市级验收,6个村庄被评为“省、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省、市示范村有交叉)。全县今年共投入整治建设资金7084 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737万元。通过整治建设,拆除旧房面积1.31万平方米,新房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村内硬化道路长度30.5 公里、河道整治长度16公里、绿化面积 19.7万平方米、公厕121座、垃圾箱1100个,消除露天粪坑 151座、“赤膊房”面积 11.4 万平方米,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庄整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面就我县今年“百十工程”建设情况和2008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掀起村庄整治建设新浪潮。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实施“百十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工程来抓。今年2月6日,苍南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召开,会议提出确保今年村庄整治建设专项资金400万元。资金的及时到为,为推进我县“百十工程”,提供了坚强的后盾。3月初,苍南县委换届刚结束,就在温州市率先建立出台了县委委员、候补委员蹲点联系村居制度,开展“百名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等五项措施。广大干部深入蹲点村,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努力把蹲点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排头兵。县长黄寿龙亲自挂钩钱库镇夏口办事处,会同我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连片推进村庄整治,大大鼓舞了片区干部群众的建设信心,村庄整治热情空前高涨。各乡镇紧抓“百十工程”建设机遇,结合生态乡镇、文明乡镇建设,加快村庄整治步伐,提高了村庄整治档次。在整治过程中,村干部敢干、先干、实干,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大会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统一认识,积极投身村庄整治建设,营造出了浓厚的“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全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村庄整治建设新力量。
首先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村庄整治建设投入机制。为切实解决整治村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我县在充分发挥专项财政资金和灾后重建补助“四两拨千金”作用的同时,创新思路,积极争取多方支援,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捐资捐物,支持村庄公益事业。同时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利用我县企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热情,同时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按照“集约、节约”的原则使用村庄建设用地,盘活土地资产,筹措村庄整治建设资金,积极探索资金来源新思路。其次不断完善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的村庄整治建设工作机制。我县以布局优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等为重点,各成员单位紧密围绕“百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村庄整治建设的龙头作用,把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项建设与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合力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村庄整治建设新氛围
为把村庄整治与旧村改建这项惠及当代、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办实办好,办出成果,我办积极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力打造各村居主动组织、自觉实施、踊跃参与整治的声势和氛围,立足于从群众看的见、摸得着的地方抓起,让农民从中得益,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我办通过电视、报纸、画册、图展、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同时运用网络媒体,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百十工程”给村庄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针对少数农村干部对村庄整治建设存在的事不关己和不理解情绪,我们通过对邻近村庄开展整治建设,用事实说话,形成舆论压力,使整治建设呈现“你追我赶”的新局面。
(四)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村庄整治建设新亮点。
在工程建设中,为避免照搬照套、百村一面的形式主义,我县在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同时,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更多地体现当地的区域特点,按照山区、半山区、平原的不同区域条件,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村庄整治建设新路子。山区的村庄,我们坚持以环境整治为主、绿化建设为辅的工作思路,确定赤膊房整治、垃圾集中处理、拆除乱搭乱建三项重点工作内容,同时提倡就近移植树木,减少成本投入。如霞关镇仙岩村,地处山区,该村充分利用古树资源,设置休闲场所。同时房前屋后就近移植山上的果树,如今柚子成林,独具特色。平原的村庄,主要通过赤膊房整治、拆除乱搭乱建和场地硬化,同时开展园林绿化,营造亮点工程。如龙港镇西桥村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26000平方米的象湖公园,园内曲径通幽、依水筑亭、绿意浓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绿化场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007年,我县的“百十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要素制约突出,整体推进难度大。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很多的村庄基础设施差,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十分突出,特别是“赤膊房”面广量大,开展创建工作的投入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而且这些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大多数是“空壳村”,没有财力投入创建活动。目前,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已基本上完成了村庄整治任务,剩余的村庄无论从自然条件、村集体经济、村两委战斗力等方面,与已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我县的行政村数较多,整体推进难,“百十工程”建设难度加大。
(二)制度不完善,工作进展不平衡。从开展“百十工程”几年来的实践来看,我县目前施行的资金管理办法、示范村建设标准、村庄整治长效机制等相关制度仍不完善或未建立,影响了工作开展。比如《村庄整治与旧村改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施行于2004年6月17日,通过几年来的运转,发现了如资金补助额度不科学等问题,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口超过1500以上甚至4000以上的大村为数不少,但也有低于1000人口的小村;有的村基础较好且集体经济较好,但也有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空壳”的村庄,在我们的资金管理办法中统一补助为8万元,而不是因村大小分别补助。
(三)整合力量少,资源共享不充分。“百十工程”建设面广,配套工程涉及农田水利、村庄绿化、交通道路、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多个方面,目前我们还未能把这些工程的资金加以整合,利用集成优势,节约建设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搞好“百十工程”建设。
(四)成果维护难,长效机制建设滞后。由于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轻管,缺少长效机制来管理,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难度较大,以至于已建成的示范村、整治村很容易出现“脏、乱、差”反弹现象。
三、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普遍惠及、不断深化、着力提升”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08年我县深入实施“百十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我县“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方略和富民美村、固本强基的方向,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和首要任务,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整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1、明确“一个目标”。
2008年,我县要完成85个市级环境整治村,2个示范村建设,2个规范化农村新社区的试点工作。可以说,下一阶段我县村庄整治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形势十分严峻。
2、突出“两类百村”。
“百十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我县明年整治的重点放在“两类”村上,即一类条件相对“好”的村,通过整治达到市级整治村的要求,并创造条件创建示范村。另一类是条件相对“差”的村,“脏、乱、散”问题最严重的村,环境卫生最差的村。通过整治,使这类村环境卫生有一个大的改观,为下一步列入环境整治村打下基础,或者防止已经过整治的村出现回潮。这类村需要我们痛下决心,攻坚克难。
3、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推进“百十工程”建设,重点在乡镇、基础在村,主体在农民。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协调,搞好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五年计划和分年度计划,并有明确的保障措施和责任制度。要充实和健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心协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政策支持与服务推动相结合。政策支持,重点在投入;服务推动,关键在落实。各乡镇政府要强化统筹抓城乡抓建设的意识,切实承担起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的公共职能,逐步调整城乡建设投资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对“百十工程”建设的投入。要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切实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动力,增强工作积极性。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农村的自觉性,主动地做好各项工程的配套,真正做到“示范整治定点在哪里,相关配套服务跟到哪里”。
三是合力共建与固本强基相结合。要深入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百十工程”建设为龙头,协同作战,齐抓并管,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发挥我县民营企业多、农村富起来的能人多的优势,广泛开展“村企结对”活动,引导企业家富而思进、回报农村、建设家乡、通过捐资、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村庄整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业、立新功。同时,要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村庄整治建设专门培训,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4、围绕“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以深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为主题,坚持“拆、清、整、改、建、管”并举的整治方针,以垃圾固体废弃物整治、河道疏浚整治、露天粪坑整治为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更浓厚的氛围,打一场垃圾歼灭战,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注重成片推进整治建设。通过“百十工程”建设的实施和探索,我县的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点线结合,成片推进。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实现“四大转变”,即从单个村庄,向整个乡镇连片整治建设转变,从单个改善村容村貌,向整体区域环境治理转变;从单个改造自然村落向集聚化村庄布局建设转变;从整治人居环境为主,向配套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转变。连片整治首先要在中心镇和生态乡镇重点推进。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要依托中心村和正在创建的“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要切实加大规划建设力度,提升整治建设水平,结合苍南实际,努力建设一批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示范村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
四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坚持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按照“延伸覆盖、配套建设、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在深入推进“攻三通、破三难”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农村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用电难、购物难等“五难”问题。
二○○八年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