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重均衡 抓质量 强投入
扎实推进苍南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跨越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苍南县委书记 章方璋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苍南是全省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全县在校学生达24万人,教职员工1.45万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不遗余力化解教育负债,想方设法提升教育质量,我县教育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全县幼儿入园率94.7%,小学入学率99.98%,初中入学率99.82%,初中升高中率96.05%,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与此同时,由于我县教育基础薄弱,普及义务教育所欠债务严重,教育大县与财政穷县的矛盾相当突出,尽管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支出比重达41.35%,仍然不能满足均衡优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县中小学负债学校114所,负债总金额为2.8亿元,需要改造的学校危房2.
1.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上落实“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按照“整体规划、稳步实施、适度超前、确保到位”的原则,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和协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二是加强优质资源配置。以深化教育创强为抓手,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今年继续改造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建立优质教育奖励制度,对通过市、省示范和重点等级验收的幼儿园或中小学,分别奖励7万元和10万元。三是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食宿改造工程和改善新课改配套装备,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用于书香校园、科学实验室、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加快建设远程教育、“网上课堂”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2.重质量,教育内涵拓展上实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职业学校结构和专业设置,实现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有效衔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县财政足额安排省、市职业教育奖学助学配套资金,启动建设实训基地,做大做强一批示范基地、示范专业和重点职业学校。二是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大力引导民间资金发展非义务教育,尽快打通公办、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渠道。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励各级各类重点示范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依照公办学校教师标准落实“五险一金”政策,由县财政给予补助20%。三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加快现代化学校和示范学校建设,有计划地改造基础薄弱学校,努力改善农村特别是欠发达乡镇中小学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从2008年起,县政府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6000万元,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3.重保障,教育投入机制上做到“三个加大”。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结构,严格落实学校建设资金,按照土地出让金5%的比例安排学校基建经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书本费等政策,特别是今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大教师待遇投入力度。严格落实优秀教师在教育科研、学历提升、健康检查、考察学习等方面待遇,探索建立山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教师工资经常性增长机制和高级教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今年我们安排50套安居房给特级教师,对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奖励,对出版教育教学专著补助经费1万元,努力缓解教育高级人才流失严重的矛盾。三是加大特困学生补助力度。建立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深入实施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今年全县中小学资助的贫困面要达20%。同时,依靠大社会办大教育,营造社会捐资助教的浓厚氛围,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
各位领导、同志们,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生之要。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邵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