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温州市 > 苍南县 > 正文

苍南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1-05-30 苍南县 收藏
朗读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苍南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苍南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苍南后发崛起,教育优先跨越”发展战略,以“393”教育发展计划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发展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基础教育均衡化、教育资源优质化为发展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以人为本,优化管理绩效,提升教育品质,确保“十二五”教育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二、事业目标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达到4.3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5%以上,创建公办性质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60%

()义务教育: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达到100%,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1214周岁儿童、少年的初中入学率达到99.8%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5%以内。614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到99%以上。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毕业率达到99.8%以上;16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5%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计划招生9300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高的比例为50%以上。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81%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550人,初中毕业生升职高的比例为46%。创建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市级示范专业 2个。招收成人双证制教育学员2000人,其中成人高中1500人、成人初中500人。新建社区学校(分校)15所,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2所、市二级社区学校5所。电大计划招收本、专科学生1200人。

(五)教师队伍建设:增设县名师工作室10个,评选县“三坛”(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300名,推荐市“三坛”80名,中年教师培训800名,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培训850名,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30名。

(六)教育创强创优:创建市现代化学校10所,其中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3所、小学3所;创建市示范小学3所、市示范初中5所,市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达标学校或农村合格学校2所,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3-5所;创建省一、二、三级幼儿园分别为2所、2-4所、10-14所。积极创建教育强乡镇,确保通过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

(七)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建设:创建市级信息化达标学校46所,全县93%的中小学仪器、设备达省教育技术装备Ⅰ类标准,全县85%的中小学建有校园网和学校网站,90%的教室建有小媒体平台,生机比达81

(八)学校基本建设: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完成49个拆建项目、44个加固改造项目、16个校园周边地质灾害点整治、4个危房拆除项目和162所学校的消防与防雷改造。创建20所标准化学校,新建10座塑胶运动场,改造现有3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施龙港高中迁建工程、县民族中学迁建工程、县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工程、县机关幼儿园迁建工程等重点建设,启动桥墩小学、马站小学、凤池学校、龙港十三小、巴曹三小、龙港四小教育集团和中心城镇老校改造工程等校网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工程。

三、重点工作

(一)以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推动教育事业优先科学发展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实施《苍南县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谋划推动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规模、层次和速度,继续撤并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初中、小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2.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办学职责。积极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办学模式,加快实现“有学上”、“有书读”向“上好学”、“读好书”的跨越,解决基础教育均等化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优质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依法独立投资办学、多种形式合资办学,重点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种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法保护办学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民办教育获得与公办教育一样的法律地位,推动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3.有序启动双十大项目工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基本建设,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启动“十二五”教育十大发展工程和教育十大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和壮大灵溪、龙港及中心镇教育功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教育十大发展项目,重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创建工程、规范化管理学校创建工程、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程、教育名师名家培养工程等。教育十大建设工程包括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建设工程、中心城镇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龙港高中迁建工程、县民族中学迁建工程等。

4.开展建县3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2011年是苍南建县30周年。组织评选苍南教育303030件事、举办纪念苍南教育30年校长(园长)论坛、编制《苍南教育30年》画册、举办纪念建县30周年师生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展等十大活动,全面回顾30年来苍南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利用《今日苍南》教育版、教育专题网页、《苍南教育视点》网刊、《一周要情简报》等载体,展示苍南教育的辉煌成就,宣传苍南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在促进苍南教育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努力推进全县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优先发展。

5.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党委领导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强化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工作职责,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开展党支部“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民办学校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

6.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增强干部教师廉洁自律意识。成立教育局机关纪委,完善行政监察信访制度,把落实责任制的重心放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上,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良性互动、健康发展。强化行政审批工作,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意识和审批效能。高度重视行风监督员以及社会各界民众的意见,及时办复各类咨询、投诉和建议,强化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7.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全面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学,把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任务。加强教育督导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之间统筹协调,完善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围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积极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召开专项督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明确督学工作规范,促使每个督学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到所在责任区学校督查一次,每学期对所在责任区学校提出一个可行性建议,每年为学校办一件实事,每年撰写一篇督导报告。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整改制度,把教育督导的结果作为评价校长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以统筹协调发展为重点,提高十五年基础教育优质覆盖面

8.稳步发展学前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制定《苍南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成立县学前教育管理指导中心,整合并配足学前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全面负责全县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协调、年检、师训、研究和建设等工作。设立学前教育发展基金,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创建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奖励、低收费规范幼儿园经费补助、教育教学装备补助、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特殊困难儿童的入园教育资助等。做好乡镇公办或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力争完成12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建设农村幼儿园村教学点。鼓励“名园+新园”、“名园+弱园”的集团办园模式,发挥示范园在教研、科研、课程建设及幼儿园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9.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均衡配置区域内教育资源,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机制,实现结对共建学校双方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确定第二批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确定35所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城郊结合部、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初中学校作为首批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有计划推进农村寄宿制达标学校建设,建立达标学校评估后跟进督导的长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寄宿制学校教学条件和水平。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优化发展普高教育。根据普通高中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完善普通高中校网布局,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并合理配置优质普高资源。继续坚持普通高中“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各层次普通高中的指导与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鼓励校际间结成紧密型教学联盟。完善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估)奖机制,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核心,突出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培养质量的考量,健全科学合理质量评价指标,在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等各个层面形成良性竞争格局。积极探索创办优质特色普通高中,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化选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普通高中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

11.整合发展职业教育。根据“3+1”中职校网布局的规划思路,即三大职业教育中心加一个民办中职教育集团的校网布局,逐步实行“校校联合、名校立团”、“合并重组,整体相融”等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和引导现有中职学校进行合并重组。加大示范基地、示范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县职业中专幼教实训大楼、县成教中心综合实训大楼、金乡职校综合实训大楼和龙港二职学生宿舍楼,配置相应的实训设施设备;统一协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紧缺人才相关专业的规模。加强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探索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办产业模式”等,逐步建立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体制,培养适应我县产业发展要求的知识型、发展型和技能型应用人才。

12.努力实现教育优质扩张。积极开展教育强乡镇及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灵溪中学、灵溪二高、金乡高中、县职业中专、龙港二中、龙港三中、宜山一中、龙港三小、灵溪一小、宜山小学等创市现代化学校;县职业中专创国家或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龙港二职创省三级重点职校;龙港实验中学、钱库一中、云岩学校、嘉乡中学、马站镇中、钱库一小、灵溪四小、马站小学等创市示范学校;藻溪中学、龙港曙光小学等创市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达标学校或农村合格学校;灵溪七色花幼儿园、桥墩镇中心幼儿园等创省一级幼儿园,矾山镇中心幼儿园、巴曹镇中心幼儿园、灵溪镇旭日幼儿园、宜山镇南洋幼儿园等创省二级幼儿园,灵溪镇乐乐幼儿园、灵溪镇春晖幼儿园、灵溪镇童秋幼儿园、灵溪镇蓝天幼儿园、灵溪镇一小附属幼儿园、灵溪镇欢乐城幼儿园、龙港镇白沙童乐幼儿园、龙港镇海城小天使幼儿园、石砰乡中心幼儿园、新安乡中心幼儿园、宜山镇百灵幼儿园、云岩乡中心幼儿园、南宋镇中心幼儿园、莒溪镇中心幼儿园等创省三级幼儿园。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温州市 > 苍南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angnanxian/20210530/133495.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