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温州市 > 苍南县 > 正文

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

2021-05-30 苍南县 收藏
朗读

苍南县人民政府文件

 

苍政发〔2012〕253

 


 

苍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强基惠民”工程

加快基层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双海双区”建设,根据温州市关于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从苍南来看,随着乡镇撤扩并的调整到位和村级组织“转并联”的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实施,乡镇、社区、村居等基层组织和人口、产业、社会事业设施等布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进程中,全面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一)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迫切需要。苍南社会事业发展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而农村基层基础尤为薄弱。实施“强基惠民”工程,以中心镇和社区为突破口,按“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要求,全面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事业发展,能有效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进步。

  (二)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是共享共赢、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过去,由于我县乡镇和村级组织设置的低小散现象较为明显,阵地建设资源的分散严重影响了功能发挥和各项指标排名。随着乡镇撤扩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的推进,加快基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设施共建、信息共享、财力集中、人员流动、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社区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组团式发展的能力,使中心镇和社区切实成为各类要素的集聚中心和建设发展大平台。

  (三)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是强化社区功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乡镇与社区两级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在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推进基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使其成为整合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和政府服务管理的平台,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总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确保实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基层、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乡镇和社区为平台,以布局优化、设施集中、功能提升为抓手,加快提高基层社会事业服务和管理功能,为建设“双海双区”奠定扎实的基层基础。

  (二)总体目标。

  按照“2012年启动实施,2013年初见成效、2014年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县基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省一流、全市领先”要求。

  (三)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根据乡镇和社区新布局,以服务可及性为要求、便捷性为基础、优质化为目标,科学制定服务功能标准、科学规划基层各项社会事业的网点布局,高标准规划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2.群众满意。始终把改善民生、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按照“能放则放”的要求,坚持基层事权与财权、人事权相匹配,实现人力、财力配置和管理服务职能下放,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服务重心前移,确保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3.共建共享。基层各项社会事业设施和人员要整合使用,新建设施要按照共建、共享、互通的要求,统筹考虑规模、功能,形成综合体;建立基层机构人员交叉兼职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

  4.多元投入。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事业建设、运营和管理,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三、工作重点

  按照“全省一流、全市领先”要求,大力实施“强基惠民”工程,通过新建、迁(扩)建和共建,形成一批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文教体综合体”和卫生、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管设施等“卫计食药综合体”,使乡镇和社区全部拥有相应的设施、场地,健全的运行、管理、保障等长效机制,较为完善的服务、管理职能,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基础扎实、群众满意的发展新格局,确保基层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一)加快推进基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按“高中向县城和重点集镇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幼儿园向社区中心集中”的原则,优化基层教育设施布局。

  1.学前教育根据“相对就近、安全方便”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区域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安置小区建设时,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学前教育机构。2014年前,每个中心镇至少建有1所等级中心幼儿园,社区每6000人至少布点1所规模不少于6个班的幼儿园,50%以上社区建有1所等级幼儿园,逐步实现社区示范点等级幼儿园全覆盖。

  2.义务教育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和校网布局调整。到2014年,3个社区示范点小学全部达到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三级标准;全县中心镇建成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小学25所、初中12所,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75%,中心镇所在地实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3.社区教育按照需求布局,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独立建制的社区学校,并有3所以上社区分校,全县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市等级学校创建率达到50%以上。

  4.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实现全县社区教育网络全覆盖,并加大社区学校等级创建,使社区学校真正成为教育、文化、体育的主要场所。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体服务体系建设。

  1.以现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教育、体育各类公共资源, 在综合考虑乡镇及社区常住人口规模、未来集聚人口规模以及建设标准的前提下,统筹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心镇综合文化中心按照省一级站以上标准规划建设,省级中心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要达到3000-5000㎡,市级中心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要达到2000㎡以上,设有县图书馆分馆、影剧院、排练厅、培训室、综合展示厅、体育健身房、文化广场等设施,能定期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导、管理、服务等方面职能。2个畲族乡按照省里要求抓好标准化建设。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30分钟文化圈”要求,采取“1+X”模式,“1”是建成一个“全省领先、全市一流”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X”是在偏远村庄建立文化服务分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分中心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电影放映活动,协助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及上级文化单位,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打造到“五个有”的标准:即有300㎡以上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有社区图书馆(含农家书屋)、有800㎡以上文体活动广场、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文化活动设备和体育健身器材。分中心要按照省、市标准规划建设。

  中心镇图书馆要紧紧依托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馆舍面积300㎡以上,配置1-3万册图书,报纸、期刊不少于100种,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10-15台电脑,50个以上阅览座位,实现通借通还。社区图书馆(含农家书屋)面积100㎡以上,图书不少于5000册,100种报纸期刊,5台以上电脑,20个以上阅览座位。村图书室(农家书屋)也要按照标准配置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和电脑及其它文体设备。重视少儿分馆建设,并在基层设置一定数量的图书流动车固定服务点。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温州市 > 苍南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angnanxian/20210530/132280.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