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学校体育活动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浙委〔2008〕11号)、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浙教基〔2010〕127号)和苍南县教育局《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苍教学〔2011〕182号)等文件相关要求,经教育局党委批准,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教育局督导室会同学生科具体组织开展了苍南县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项督导开展的基本情况
为推动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和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并为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督导检查做好充分准备,苍南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苍南县教育局于2012年5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的通知》[苍教督〔2012〕64号],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进行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县教育局建立“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委员、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颜逸昌任组长,教育局督导室、学生科等科室负责人及各督学责任区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全县专项督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立22个专项督查小组,负责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督查。5月上旬,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根据《苍南县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查操作标准》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对本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修改与完善实施方案,整理相关台帐,撰写自查报告。5月中旬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2012年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工作安排的通知》[苍教办函〔2012〕25号];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抽调各督学责任区督学、学校督导员共66人,分22个督查工作小组,进行对口督导评估;通过实地察看各项体育场地设施,观察师生课内外各类体育活动,查阅台账资料,师生访谈,全面了解学校认真贯彻苍南县教育局《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苍教学〔2011〕182号)等文件精神的情况。本次专项督导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7-8月各学校根据专项督导反馈意见进行认真自我整改;9月份,督导室组织督导小组对部分学校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查,进一步巩固专项督导成果。
二、工作成就
本次专项督导进一步推动学校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以苍南县教育局《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苍教学〔2011〕182号)的精神为指导,以《苍南县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操作标准》为准绳,以根据本校实际制定的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体育活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把体育活动与学校各项工作和相关活动相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纳入计划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活动的开展,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正确认识并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认真落实苍教学〔2011〕182号)等文件相关要求,切实关注学生健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充分认识到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为未成年人应具备四种素质,健康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前提与基础;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内容,是“教育回归育人本真”最有力的实践诠释。因此,中小学校校都把“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并在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得到具体体现。中小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制定的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并通过校园公示栏、校园网、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公示,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内容和精神内涵深入全体师生心中,并传播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学校都成立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并确定一名校级干部全面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把该项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列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切实保障学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学校还设立并公布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加大硬件投入,力争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
在思想认识提高和完善管理同时,不少学校亦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加大体育活动场所改造。不少学校运动场告别尘土飞扬时代,改造成塑胶运动场、水泥篮排球和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体育活动场所得到改善;不少学校不仅能根据教育部2002年《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要求,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同时能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与学校培养不同目标,因地制宜选配器材,体育装备得到了改善;不少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达到或接近到达省标准化学校的配置要求。硬件设施的改进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为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重视教师素养提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素养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大多数学校把体育教师与语数等文化课教师一样,作为学校重要的学科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安排90学时集中培训;把体育教师素养提升工作纳入整体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学期教师继续教育与发展计划中。同时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加强体育常规教学的检查力度,在常规管理中,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体育教师素养提高,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与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4.载体丰富,争创特色
中小学校在上好体育课,坚持一天两操两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层体育活动,内容涉及田径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武术类、定向越野类等,开展了体育节、运动会、表演赛、对抗赛、垒台赛等活动形式,组织不同内容的校园体育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少学校在实施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长期开展,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体育特色项目,至2010年全县共有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被授予县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灵二中(足球)、金乡三中(太极)、凤池学校(女子足球)等十多所学校正在积极创建县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师、体育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配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