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各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溺水事故是近年来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2012年全市学生非正常死亡数据统计,溺水死亡占全年非正常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从学习阶段看,主要是小学生;从性别看,溺水死亡的主要是男生;从户籍所在地看,主要是非本地户籍学生;从时间段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五至九月份,这些溺水死亡事故大多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
现天气转暖,学生涉水、玩水、游泳等行为增多,学生意外溺水事件进入易发、高发期。为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努力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学生防溺水工作目标
全县学校宣传教育面要达到100%;校园及周边危险水域排查率达到100%,防范措施落实率达到100%;建立健全防溺水安全工作联动机制,严密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提高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有效的防溺水教育。各校在近期要结合实际组织一次以“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八个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即一次主题班(团、队)会、一期专题黑板报、一次防护知识讲座、一次宣誓或签名活动、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防溺水安全知识作业、一份学生承诺书和观看一部安全教育专题片,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通过创作一些安全知识儿歌、口诀、快板、漫画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深化“五不两会”教育和承诺: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打捞;不冒险过桥、过河、涉水坑。发现险情会互相提醒、劝止、报告,能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宣传教育活动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确保人人受教育,确保入耳入脑入心。通过张贴宣传画、播放电视字幕、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学校放学一分钟提醒教育等警示制度。各校任课教师在每天放学前要用1—2分钟时间进行安全教育警示,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在午休、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利用网络、手机信息等媒介建立本校(园)青少年儿童高温天气预防溺水事故提醒警示制度,及时向学生及家长提醒警示,不断教育告诫中小学生,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警惕性、自觉性。
三、进一步探索防溺水安全联动管理机制
(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要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出勤管理,对缺课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严防学生在校期间外出游泳。要强化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避免课外、周末在河边玩耍或下河游泳。要强化重点时段的监管,如午间休息时间要切实做好监管,建立午间教师值班制度,不得动员学生提前离校。要强化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如有开展此类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报批制度。设立学生安全信息员,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关爱,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安全信息员应该做到一旦发现有同学私自相约下水玩耍的,要想方设法提醒、劝止,并告知家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