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局各科室,监察大队,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各乡镇安监机构:
为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确安监部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职责,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苍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苍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苍南县安监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明确安监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预防控制工作所承担的任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立卫生应急组织,科学、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本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Ⅰ级:涉及范围广、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影响重大,危害严重。
Ⅱ级:在较大范围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Ⅲ级: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的。
Ⅳ级:尚未达到Ⅲ级标准的。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相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5工作原则
( 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县安监局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各企业及个人等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 2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针对相关企业开展定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企业员工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开展演练,提高企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 3 )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各项应急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 4 )群专结合,科学防控
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管理原则,条块间的要有机结合。广泛动员乡镇安监机构,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县安监局成立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乡镇安监机构、相关企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林定样
副组长:王再忠、林逢平、赵振华、金翔、陈珊延
成 员:黄文早、林美香、章福根、吴满良、林增阳、肖云序、吴克成、董希明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大队,黄文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检查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负责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各企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物资储备、落实防范措施,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跟踪督促整改。
应急管理组:协助卫生部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信息的收集分析及上报等工作;组织和动员乡镇安监机构力量,开展自救和互救,参与群防群治。
后勤保障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经费筹集和后勤保障等项工作;并做好物资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3预防与预警
3.1 应急准备
(1)思想准备:严格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加强对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相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分工、防范措施、工作纪律。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乡镇安监机构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落实各项工作,加强与企业、部门的沟通联动。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队伍。
(3)工作准备:制定24小时人员应急值守计划,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知各乡镇安监机构企业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联动,同步开展各项防范工作。督促企业开展对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排查,落实应对性措施。
(4)预案准备:根据各企业特点,熟悉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指挥报告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督促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应急预案。
(5)物资准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区域内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统计,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调用机制。承担区域专业应急救援任务的企业或单位补充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有关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配足相应的应急物资,做好清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6)通信准备:明确值班、值守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配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证信息实时畅通。
3.2 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