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苍南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托幼机构:
现将《苍南县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苍南县教育局
2016年1月8日
苍南县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科学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为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事业目标
(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达到4.9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7%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覆盖面达75%。幼儿教师持证率达60%,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72%。
(二)义务教育: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6~14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达90%以上。
(三)高中及成人教育: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500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97.8%;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4200人(含成人双证制高中1000人),招收成人双证制教育学员1300人,其中成人高中1000人,成人初中300人;新建社区分校3所,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分校)1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分校)2所、县级合格社区学校3所;开展12.5万人次各类培训,其中农民使用技术培训7.5万人次,职工技能培训5万人次;家政人员培训2700人以上,其中职业学校培训420人,其他机构培训2280人。
(四)教师队伍建设:评选县名师30名、县名校长10名、县名班主任10名,推荐参加市三名评选15名,幼儿园(含托儿所)教师资格培训800名,青年教师提升培训50名,青年干部培训50名,校长(园长)全员培训400名。
(五)优质教育创建: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创建市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学校20所,继续推进13所“新优质学校” 培育工作;创建等级幼儿园12-17所,创建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1个;创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4所;创建省市特色品牌学校5所,市德育示范学校2所,县德育示范校10所,县校园文化示范校20所,县“美丽校园”60所;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3个,市语言文字示范校4所;创建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或骨干(特色)专业1个,创建省标准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
(六)学校基本建设:积极推进龙港高中、民族中学等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做好灵溪镇第一小学教学楼等21所学校扩容提升工程续建项目。推进县机关幼儿园和马站、赤溪、金乡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园建设;推进县职业中专实训楼、龙港第二职业学校学生宿舍楼建设;着重做好灵溪镇第三中学教学综合楼等13所学校D级危房拆建工作。推进钱库镇望里第三小学、龙港镇第十二小学新建工程建设;继续做好41所塑胶运动场扫尾工作。启动建设县实验学校、龙港新区学校、马站镇第二小学、灵溪镇第七小学、赤溪镇小学、桥墩镇第二小学等新建工程前期工作。
(七)技术装备建设:创建省数字化校园1所,创建市智慧教室2个,创建市创客基地2个,功能教室达标校1所,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图书力争达45册、35册、25册;创建书香校园示范校、书香校园学校3所。全县中小学生可用生机比力争达5:1,改造高中计算教室2-3个,建设5个学科专用教室,建设5个微格教室。
三、重点工作
(一)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升教育整体实力
1. 积极创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按照《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2015年修订版)》要求,制定《苍南县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总抓手,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改革创新”等内容,采取多项举措加快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按照“必要条件保底、主要指标达标、创造亮点特色”的创建思路,科学谋划每一年度的实施计划,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科室和个人,明确具体指标、推进路线和时间节点,切实保障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和各项指标逐一完成。
2. 着重做好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工作。科学实施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有利有效的改革举措和重要抓手,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结合《苍南县基础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积极开展改薄工作,确保全面改善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顺利通过省政府基础教育重点县终期验收。同时,按省政府要求,在教育投入增幅不大、教育资源不足、小学班额超标比较严重、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校际差异系数单项指标不达标等五方面做好整改工作。
3.不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义务教育投入,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大力推进各类工程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龙港高中、民族中学等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做好灵溪镇第一小学教学楼等21所学校扩容提升工程续建项目。推进县机关幼儿园和马站、赤溪、金乡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园建设;推进县职业中专实训楼、龙港第二职业学校学生宿舍楼建设;着重做好灵溪镇第三中学教学综合楼等13所学校D级危房拆建工作。推进钱库镇望里第三小学、龙港镇第十二小学新建工程建设;继续做好41所塑胶运动场扫尾工作。启动建设县实验学校、龙港新区学校、马站镇第二小学、灵溪镇第七小学、赤溪镇小学、桥墩镇第二小学等新建工程前期工作。
4.大力推进等级幼儿园建设力度。通过新建和改建等途径,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有效扩大等级园数量。严格控制新办园的审批,加大力度规范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与建设,健全等级幼儿园创建管理制度,做好幼儿园的扶强撤差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生均经费补助政策,引导民办幼儿园创造条件,规范行为,积极创建,提高等级园覆盖率。
5.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建立任务明确、基于常态、全覆盖的随访督导模式。做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查、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实施计划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基础教育提升计划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等工作。全面启动并完成等级幼儿园复核工作,真正发挥等级评定在促进幼儿园自主加大投入、改进教学、加强管理、提升质量中的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以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起点,监督规划实施过程为基础,评价学校发展目标达成度为重点,促进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6.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加强高中学校学科专用教室建设,加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广数字化校园城域网云平台中教师个人工作室的应用,建设 “人人通教育云空间”,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类网站,建成一个全方位教师学习空间。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成立苍南“蒲公英”创客联盟,以创客活动为平台,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着力推进中小学校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开展信息技术各项评比与专题培训工作,提高教学信息化融合水平。加强智能机器人、创新活动等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科技节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找准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帮助青少年学生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校园时政宣传栏,及时宣传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督促各校按要求用好国编、省编德育教材,建设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在学校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广泛开展学生“四大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实施“千万家长进家校”行动,健全教师家访制度,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家访活动。
8.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分期分层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创建,推进学科基地建设,加强龙港高级中学等4所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指导,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建立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和监管机制;进一步探索并逐步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新常规,优化必修课选课走班工作;深化改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管;开展普职融通实验,探索普职融通新途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深化课程改革,2016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建立健全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机制、教师培训机制、课程改革保障机制和深化课程改革监督考核机制,推动我县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9.完善教育教学评价。重点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切实增强每个学生的进取自信心,每所学校的发展自信心。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关注全科合格率和后20%学生的学业提高转化工作,其中初中还要开展学业质量增值评价工作;高中阶段重点通过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价,引进“增值评价”方法,重在考核学校在促进不同情况学生进步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实绩。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16年是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年,要继续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重点做好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环境建设,打造“美丽校园”60所,创建“美丽校园”117所,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20所,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3个,市语言文字示范校4所。多形式加强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已有良好基础的学校,进一步推进课堂课程文化、社团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快乐校园”。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
11.全面做好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数据应用研究。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鼓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做好足球试点县的考核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