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托幼机构:
现将《苍南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苍南县教育局
苍南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创建目标,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十百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激发教育活力,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构建具有苍南特色的教育新格局,以教育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助力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的不断深入。
二、事业目标
(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达到4.8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7%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覆盖面达88%,幼儿教师持证率达85%,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2%。
(二)义务教育: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6~14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达90%以上。
(三)高中及成人教育: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300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98%;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4000人(含成人双证制成人高中1000人);新建社区分校3所,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分校)1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分校)2所、县级合格社区学校3所;开展15.2万人次各类培训,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6万人次,职工技能培训6.6万人次;家政人员培训2900人以上,其中职业学校培训450人,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培训2450人。
(四)教师队伍建设:启动百名优秀校长和千名名优教师培养工程,评选县“三坛”260名,推荐参加市“三坛”评选50名,幼儿园(含托儿所)教师资格培训800名,青年教师提升培训50名,青年干部培训50名,校长(园长)全员培训400名。
(五)优质教育创建: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创建市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学校15所,继续推进13所“新优质学校” 培育工作;创建等级幼儿园12-17所,创建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1个;创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2所;创建省市特色品牌学校5所,市德育示范学校2所,县德育示范校10所,县校园文化示范校20所,县“美丽校园”60所;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4个,市语言文字示范校2所;创建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或骨干(特色)专业1个,创建省标准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
(六)学校基本建设:积极推进龙港高中、民族中学等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做好龙港镇第十一小学扩建等21所学校扩容提升工程续建项目。推进赤溪中心幼儿园、金乡中心幼儿园、龙港芦浦幼儿园等公办园建设;推进县职业中专综合实训大楼、钱库二高学生宿舍危房拆建工程建设;着重做好灵溪镇凤池学校等6所学校6个中央薄改项目工作。推进钱库镇望里第三小学、龙港镇第十二小学新建工程、赤溪镇小学迁建工程、马站镇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建设;启动建设县三禾高中、县第二职业学校、县城新区实验学校、县城新区江滨小学、灵溪镇第七小学、灵溪镇渎浦中学扩建、灵溪镇第五小学(县体育运动学校)扩建、龙港新城启源小学、龙港镇宏程小学、金乡镇第五小学、桥墩镇第二小学等新建工程前期工作。
(七)技术装备建设:创建省数字化校园1所,申报创建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实验校4所,智慧教室19个,创建市创客基地3个,市创客空间30个,创建市功能教室示范校1所,达标校20所,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图书生均增加2册,力争达45册、35册、25册;创建市书香校园示范校1所、书香校园学校4所。全县中小学生可用生机比力争达5:1,改造学校已使用六年以上的小媒本500套,改造高中计算教室2-3个,改造高中通用技术教室5个,建设10个学科专用教室,建设创新实验室10个,建设5个微格教室。各学区配备阅卷机和扫描机各1台,各片区配备录播教室1个。
三、工作重点
(一)以实施基础教育“十百千”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1.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苍南县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科学谋划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最大限度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切实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努力提高创建水平。按照“必要条件保底、主要指标达标、创造亮点特色”的创建思路,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部门,进一步督促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总经费以及义务教育经费均依法实现“三增长”。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2.大力提升基础教育设施水平。启动新一轮校网布局优化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及建设速度,通过新建、中心城镇学校扩容以及异地迁建等途径,在人口集聚区大力新建小学,扩充学校容量,增加标准学位,积极应对全面二孩对中心城镇学校造成的招生压力。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十百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新(迁、改)建15所学校,实现新增面积148027㎡,新增学位15820个。其中,龙港镇第十二小学、望里镇第三小学、赤溪镇小学、马站镇第二小学等4所学校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灵溪镇第七小学、龙港镇宏程小学、桥墩镇第二小学、县第二职业学校、灵溪镇第五小学(县体育运动学校)、灵溪镇渎浦中学、金乡镇城西小学、县三禾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融资平台;县城新区实验学校、县城新区江滨小学、龙港新城启源小学等3所学校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土地开发成本,由县城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龙港新城建设指挥部实施交钥匙工程。
3. 培育百名优秀校长。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为宗旨,选拔并组织我县100名左右的校长参加项目式培训。通过专家讲学、名家引领、自主研修、导师带教、基地交流、名校跟岗、成果展示等途径,培养和造就100名左右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现代办学思想和较高学科专业、教育科研水平、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校(园)长,从而整体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管理队伍水平。
4.培养千名名优教师。分年度分层次遴选1500名左右名优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采取个性化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培养方案,通过名师结对帮扶、外聘专家讲座、外派高校培训、名校跟岗学习、搭建竞技平台等途径,计划新评出名优教师1000名左右,全县名优教师人数占比达到全县教师数的20%,使全县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5.继续做好“改薄”工作。按照中央、省政府的“改薄计划”,继续做好已列入“改薄”任务的灵溪镇第一小学、灵溪镇第二小学、灵溪镇第三中学、灵溪镇沪山小学、龙港镇第一小学、龙港镇第二小学、龙港镇第九小学、龙港镇第十小学、龙港镇第十一小学、龙港镇第一中学、宜山镇第二小学、钱库镇第三小学、金乡镇城西小学、马站镇第三中学等危房改造或改(扩)建项目,争取早日建成使用。启动实施2017-2018“改薄计划”。
6.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建设十万兆级的苍南教育城域网内外环网,构建苍南教育城域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加快无线校园网建设,实现有线无线网络互联互通,实现无线教育城域网全覆盖。积极推进向微格教室和录播云中心建设,以名师工作室为基点,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化。
7、推进图书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把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数字文献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运行,技术上做到身份认证、资源配置、数据管理、管理标准、平台使用和技术支持六大统一,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形式网络化,让图书馆成为一所“无墙的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力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人均借阅率达15册以上。
(二)以提升教师队伍作风及能力为根本,建设一支敬业精业乐业的教育强军
8.着重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建立师德教育讲师团常态化机制,加大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坚决整治有偿家教行为,持续开展学校在编不在岗情况督查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从严加强教师管理,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着力发掘和塑造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搭建师德教育平台,营造师德为先的的浓厚氛围。
9.继续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要重视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校长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突出对学习成绩后20%学生质量、校长专业素养、教师家长评价、本人在校时间及承担工作量等方面的考核;要强化对现有名优教师的考核管理,从原来侧重考核个人取得成果情况向侧重考核个人成长过程考核,从原来侧重考核个人专业提升情况调整为侧重考核岗位履职和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情况。要严格教师的编制管理、岗位管理、请假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教学水平、教学业绩等业务考核,要求学校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和办法。
10.有力推进县域师资优质均衡发展。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试行方案,适时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有序组织新任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继续做好教育系统青训班和中青班的培训工作,继续办好“教育大讲坛”和“校长论坛”。不断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选调工作方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组织做好新教师招考工作,保证大部分毕业生优先落实到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