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
|
苍南县农业局关于印发《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农办,局属各相关单位:
为做好2017年我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特制定《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苍南县农业局
2017年8月14日
苍南县农业局办公室 2017年8月14日印发
附件:
苍南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
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省农业厅统一部署,2017 年起我县将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为确保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强化农作物新种质创制、鉴定与利用研究,根据《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农种发〔2015〕2 号)、《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农办种〔2015〕26 号)、《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浙农专发〔2017〕34号 ),结合我县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苍南县位于浙江南部,生态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全面普查我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丰富我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升种业竞争力,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任务
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附表1)。在此基础上,征集各类古老、珍稀、特色、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附表2)。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范围:全县12个乡、镇。
(二)实施期限: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12 月。
(三)进度安排:
1、2017年5月-8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组建普查和收集专业队伍,开展业务培训。
2、2017年5月-12月。完成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并征集各种地方品种、野生近缘植物 20-30 份送交省农科院。
3、2017年10月-12月。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录入和项目总结工作。
(四)实施主体
方案实施主体为苍南县农业局种子站,承担本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并牵头负责实施,办(局)相关科室及各乡镇农办协作实施。
四、重点工作
(一)组建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开展本辖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
(二)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学习文献资料查阅、资源分类、信息采集、数据填报、样本征集、资源保存等方法,以及如何与农户座谈交流等。针对普查与收集行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三)实施普查和收集行动。各乡镇和工作组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做到特有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信息采集详尽,数据填报真实,样本征集具有典型和代表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普查和收集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小组,加强组织保障。成立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陈孟确任组长,苍南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苏加前任组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种子站,由苏加前兼任办公室主任,韩加满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县农业站、县特产站、县植保站、县种子站等相关科室为成员,全面负责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工作督导,规范项目管理。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专项管理办法,加强人员、财务、物资、资源、信息等规范管理,对建立的数据库和专项成果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实现共享;按照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经费预算、使用范围、支付方式、运转程序、责任主体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保护意识。积极组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跟踪报道,宣传本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实效,切实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附表:1.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2.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3.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表
表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1956年、1981年、2014年)
填表人: 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 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 米,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 - °,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米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 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10的民族信息:
民族 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 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 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 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 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 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 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 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 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 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 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未受教育 %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 □ 优 □ 良□ 中□ 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 □ 优 □ 良□ 中□ 差
(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作物种类 | 种植面积(亩) | 种植品种数目 | 具有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品种 | |||||||||
地方品种 | 培育品种 | 名称 | 用途 | 单产(kg/亩 | ||||||||
数目 | 代表性品种 | 数目 | 代表性品种 | |||||||||
名称 | 面积(亩) | 单产(kg/亩) | 名称 | 面积(亩) | 单产(kg/亩) |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三、全县种植的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等主要经济作物情况
作物 种类 | 种植面积(亩) | 种植品种数目 | 具有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品种 | |||||||||
地方或野生品种 | 培育品种 | 名称 | 用途 | 单产(kg/亩) | ||||||||
数目 | 代表性品种 | 数目 | 代表性品种 | |||||||||
名称 | 面积(亩) | 单产(kg/亩) | 名称 | 面积(亩) | 单产(kg/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