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要以国家医学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用,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二)预期目标。通过3—5 年努力,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相关地区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京、沪等地差距大幅缩小,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围绕重点疾病和薄弱地区,加强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
二是优先整合现有资源。鼓励试点地区选择具备一定基础的现有医疗机构和引入的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
三是确保落实公益责任。区域医疗中心要全面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责任,试点地区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落实政府办医责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四是统筹推进三医联动。给予区域医疗中心在价格、用药、人才等方面更为灵活的政策,为建立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路子、摸经验。
五是坚决有效防范风险。科学做好项目规划布局,避免盲目无序扩张,努力做到“三不”,即医院不出资、政府不新增债务风险、病人不增加负担。试点期间,原则上每个试点省区重点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超过3 家。
二、工作安排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改革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按照“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工作思路,先行开展试点建设,在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经验。
(一)重点病种。选择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转外就医集中、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病种,重点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呼吸科和创伤科6 个专科。
(二)试点地区。综合考虑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没有中央本级医院或达到“国家队”水平的国内一流医院,人口基数大、转外就医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等因素,选择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8 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
(三)输出医院。纳入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范围的输出医院,原则上应具有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较高国内知名度;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不会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而摊薄技术力量;具备突出的临床教学能力和雄厚的科研能力,能够面向区域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 家试点输出医院主要从北京、上海两地选取,少量从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5 个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方选取,除北京、上海两地有部分市属医院外,其余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所管医院。同时,积极储备若干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后续试点,保障其公平参与。
(四)建设模式。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为首要原则,主要依托当地现有医疗资源开展建设,地方可根据输出医院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建设运营模式,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保公益、防风险、高质量、能发展。
1.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立医院模式,即输出医院和试点地区政府合作举办独立医疗机构,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责。建设资金以地方筹集为主,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况安排。第一批试点全部采取此种模式。
2.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社会办医模式,即具备相应技术实力、丰富办医经验、良好从业记录的社会办医输出医院,在试点地区直接举办分支机构,实现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给予适当补助。
三、改革举措
将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医疗中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探索成立医疗集团理事会,理顺输出医院及办医主体、试点地区、社会力量等各方面间的关系。制定医院章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机构发展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在投入方向上从注重设施建设转向注重内涵发展,推动实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